总算到了鸣沙山的山脚下,行德浑身上下已经冻麻木了,一点知觉都没有。
“到了。”
前面尉迟光的骆驼停了下来,他从骆驼身上一跃而下。行德看到身穿兽皮衣服的尉迟光将两个手指放到嘴里,打一声忽哨,驼夫们都从骆驼背上下来。
行德也从骆驼背上下来,他的眼前是一座高耸的山坡,山坡向南北方向延伸。在这面山坡上,从山脚到山顶,挖了无数的洞穴。有的洞穴还有好几层,大的洞穴有其它洞穴两层那么高。月光下,山坡表面一片青灰色,而众多的洞口里面是漆黑一团,显得神秘莫测。
驼夫们没顾得上休息,赶紧开始卸货。尉迟光对行德说:
“随我来。”
说完他从人群中朝前走了一步。千佛洞就在眼前,两人不需要向前走很远。不一会,他们来到一个沙坡前,开始向上爬。人向上走,沙向下滑,十分艰难。上到坡上,前面是一个洞口。
“这个洞里有一个最大的穴。进去朝右看就知道了。如果这个穴不够大,还可找出三、四个穴来。”
他正准备朝前走,但又停下来继续说:
“其它洞穴现在可能没什么事。还可以吧,留下十个人就行了,让那几个和尚也来帮忙,将东西运进来。我必须走了。”
尉迟光说完就急着要返回。行德在洞穴里看了看,和他一起回到下面驼队聚集的地方。货物全都卸下来了,堆在一处。
尉迟光指名十个驼夫留下,让他们听从行德指挥,其他的驼夫随他走,他带头跨上自己的骆驼。尉迟光想带走所有的骆驼,行德要求为他们留下四五头。尉迟光不愿意,争执了半天,只留下了一头。
尉迟光的驼队离开千佛洞,还准备回去,再运一趟货来。行德、十名驼夫、三个和尚和一头骆驼,还有一大堆的货物留了下来。
尉迟光的驼队沿着丘陵的边缘在前方消失了。驼夫们已经开始点燃了篝火,行德和三名和尚一起爬上藏东西的石窟。行德这时才注意到,这个洞窟在整个山丘的北部,是三层佛洞的最下一层,在众多的洞穴中,算是较大的一个。
开始时他们觉得洞里太暗,只好站在洞口向里观望,过了一会儿,眼睛习惯了,可以看得清楚一点了。不知道是被沙埋了,还是就这样挖的,这个岩洞在四个人站的这一块地面的下方,要想进去,就得往下走一步。
行德率先进入洞口。在外面没看出来,一进洞行德就发现洞口左边的墙上画有好几尊菩萨。借着洞口的少许月光,可以看出墙上的这些壁画总体上是青色的,但是行德想,如果就近仔细观看,即使褪色了,也应该看得出彩色来。另一面的墙由于背着月光,所以上面有什么图画,一概不知。也许画着相同的图画。再往前走,行德感到眼前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他只好停下。行德现在站的地方只是洞口,洞内应该很大。这时有一个和尚在行德身后问道:
“这里就是藏经的洞穴吗?”
他所说的是一个在背着月光的北侧岩壁上的洞穴,这个洞穴的洞口宽两尺,高五尺,大约可以进去一个人,洞里很暗,什么也看不见。
行德原以为,只要用骆驼将东西驮到这里来,就可以藏到洞里去。谁知道到事实上并非如此容易。有没有必要先搞清楚洞里的情况,再将经卷往里放,他们四人站在洞口前犹豫不决。
“这样下去,什么事也做不成了。”
行德说。
“那好,我先进去试探一下。”
最年青的和尚说完,弯下腰将一半身子先钻进洞去窥探,然后整个人都进去,消失在黑暗之中。四下一片寂静。
不一会,他从里边出来说道:
“里边倒是不湿,将经卷就这样放进去也没有关系。洞里很宽阔,但是搞不清楚是个什么形状。”
“驼夫中也许有人带有灯火,去问一下。”
另一个和尚一人径直朝洞外走去。不久他带回两名驼夫。一名驼夫手里拿着一盏羊油灯走进洞来,后面跟着另外两个僧人。里边是一个大约十尺长、十尺宽的四方形洞穴,四面岩壁都加以粉饰。这是一个尚未完工的耳洞,只有北侧的壁上有壁画,将灯拿近一看,画的都是僧侣和一些像当代女人一样的人物。旁边还有一些树木,垂下几根枝条。枝条上挂着画中人物的用品,像是酒壶、挎包之类。僧侣的手中拿着团扇,女人手里拿着长长的木杖。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井上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