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情况下,高轮台町本条照相馆的门被推开了,有一个男人戴着一顶奇怪的瓜皮帽走进来。
当时,本条德兵卫的徒弟——房太郎正专心在整理一些旧照片和底片。
本条照相馆前面的道路原是旧幕府时代的街道,当时,江户时代施行参观交代(大名轮流由其领国出发至江户拜谒将军,并在幕府执行勤务的制度)制度时期,西国的大名(武家时代持有广大领地的武士)全副武装往来的必经之路。
近来因为东京都方面决定将先前的道路拓宽成三十米的大道,因此这条路对面的部分都将因为这道命令而必须向后撤高。
当德兵卫获悉自己这一边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时,他的心情也跟着轻松起来。
本条照相最大的财富就是那个创业于明治二十五年,却使用迄今的老旧暖帘。
除此以外,德兵卫善于洞悉时机的敏锐感觉,可从他让一间不甚精致的照相馆,在大家得靠防空洞过日子的时代败部复看出来。
笔者在前面曾经提到德兵卫大概六十岁左右,其实说得正确一点是五十六岁。他的父亲纹十郎享年七十八岁,本条照相馆的创始人权之助则是享年七十二岁,德兵卫非常自豪他们本条馆家是长寿的家族。
“老板,这也是非常旧的底片,上面记载的摄影日期是明治三十九年五月二十五日,后面还写了些什么?”
“喂、喂,小心点哪!掉在地上的话可就蚀老本了。”
德兵卫从房太郎手中接过底片,戴起老花眼镜瞧了一眼贴在底片上面的纸条,可是那张纸条已经变色,用毛笔写在上面的字迹也模糊不清,所以德兵卫根本无法辨识出上面究竟写了些什么。
于是他只好把底片对着桌上的台灯看。
“这是梳了二○三高地的小姐?还是年轻妇人呢?”
“老板,什么是二○三高地?”
“那是当时流行的发型。房太郎,你也该多自我充实一下,这些旧底片可是我们本条照相馆的财富哪!”
“老板,我明白。前阵子有一家杂志社还来我们这儿借明治、大正时代的资料呢!”
兵头房太郎眨着一双聪明伶俐的大眼睛说。
“房太郎,你听好。明治三十九年那个年代跟现在不一样,一般人想拍张照片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照片里的这位小姐,必然是一位有头有脸的人物。好了,待会儿你去查查看明治三十九年五月二十五日的日志,这样就会明白她是何方人士了。”
明治三十九年应该是本条照相馆的创始人,也就是德兵卫的祖父权之助的时代;依照他们保存照片的细心程度和记录做得如此详实来看,权之助、纹十郎及德兵卫三代都是个性非常严谨的人。
德兵卫用红色墨水笔在底片的纸条上打了一个问号。
“喂,房太郎,把这张底片小心放回原来的箱子里。小心点哪!千万别掉在地上了。”
房太郎谨慎地拿了一块黄色的布包裹住底片,正准备把底片收回古朴厚实的桐木箱,忽然发现眼前来了一个毛发丛生、戴了一顶破旧帽子的奇怪男子。
“啊!欢迎光……”
房太郎话还没说完,硬是把剩下的话吞回去,因为目光犀利的他一看就知道不需要对眼前的人说这番话。
不过姜还是老的辣,只见德兵卫依旧起身走向柜台。
“欢迎光临,请问要拍照吗?”
“嗯,我叫金田一耕助,请问这里有位叫本条直吉的先生吗?”
大概是桌上的灯光过于强烈的缘故,金田一双眼不停地眨着。
现在差不多是傍晚六点,白昼越来越短,加上一副要下雨的天气,让店内显得更加幽暗,可是这两个热衷于工作的人倒是浑然不觉。
德兵卫打开天花板上的电灯,同时也开了门灯和橱窗里的照明设备,当店内灯火通明之后,金田一耕助的模样显得更加寒怆,使得房太郎对他更加不屑。
德兵卫再度回到柜台前面。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横沟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