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琴抄(16)

2025-10-09 评论

    春琴给家中喂养的一只最名贵的品种取名为“天鼓”,朝夕听其鸣叫,乐此不疲。“天鼓”的鸣声确实美听,那高腔鸣声中的“呱”音,激越而有余韵,不啻是发自巧匠以神工鬼斧制成的乐器,实难相信是鸟的鸣声,何况这鸣声很长,中气既足,又有回味。因之这“天鼓”被视作掌上明珠,喂的食饵之类,真可谓是精心调理。制作普通的磨碎莺饵,是把大豆和糙米炒后压成粉末状,掺入糠,制成白粉,再取备用的、由鲫鱼或鱲鱼干碾碎而成的鱼粉,以一半对一半的比例,混在一起,滴入萝卜叶子榨出来的汁水,混合而成。真是烦琐至极点。此外,为使鸣声悦耳,还得去捕捉一种栖居在蘡薁的藤蔓里的昆虫,每天给黄莺喂一两只。要人如此花精力照料的鸟儿,竟养了五六只,所以有一两个仆人老是要为着鸟儿的事转。再则,这黄莺不会在人们的注视之下鸣啭的,所以得把鸟笼放在一种叫做“饲桶”的桐木箱里,缜密地嵌上纸窗,让光线由纸窗透过,若暗若明。这饲捅的纸窗窗框是用紫檀、黑檀之类的材料做的,或雕有精巧的图案,或镶着蝶贝、绘着泥金画,可谓各具匠心。其中也有古董之类的精品,在今日也得值一百圆、两百圆乃至五百圆这样高的价钱,己属屡见不鲜。“天鼓”的那只饲桶乃是来自中国的精致名品,镶嵌着的骨架子是紫檀木的,中间是琅玕和翡翠质地的板片,且雕有精细的山水、楼阁。确实高雅得很。
    春琴每每把这只桐木箱放置在自己卧室里的窗际,入神地听鸟鸣啭。“天鼓”那美听的歌喉一开,她就高兴了。因此,仆人们老是加水、泼水,让“天鼓”鸣啭。“天鼓”总是在天气晴朗时鸣得最欢,因此在天气不好的时候,春琴也变得阴沉悒郁了。“天鼓”鸣啭得最频繁的时节,是冬末至春末。进入夏季后,渐次减少鸣叫的次数。而春琴悒郁寡欢的时候,也就渐次增多了。这黄莺,只要喂养得法,寿命颇长,但是伺候上要谨慎小心,如一任没有经验的人喂养,旋即就会死掉的。一旦死了黄莺,就得另买一只。春琴家里的第一代天鼓是活了八年而死掉的,接着,有好一阵子没能得到可目为第二代的名鸟,过了几年,总算培养出一只不比上代逊色的黄莺,遂再次名为天鼓,爱赏不己。
    “这第二代的天鼓,鸣声也神妙莫测,不亚于迦陵频迦①。春琴将鸟箱置在座右,朝夕不离,钟爱异常。每每命众徒弟聆听此鸟的鸣声,然后训谕道:‘汝等且听天鼓之鸣!其原系无名之雏鸟,唯自幼苦练,功告垂成,鸣声之美,与野生之莺迥然不同。人或有言:如斯者,属人工雕琢之美,非天然之美耳,比之幽谷寻春、山径探花时忽闻隔溪之烟霞深处传来数声野生的莺啼声,风雅不及矣。而吾不以为然,彼野生之莺,唯得时与地之利,方能获鸣声雅致之名,若论其声,不可为美。反之,若闻天鼓之类的名鸟啁啾,虽足不出户,犹有置身于幽闲深邃之山峡的风趣:小溪流声潺湲,山巅樱树朦胧,悉数在心际耳中再现,鸣声里有花有霞,可令人忘却正身处红尘中的喧嚣都市。是乃以其技巧去同天然之美较量高低耳。举凡音曲之真谛,也与此同然。’又尝羞辱愚不开窍的门徒,每每训斥道:‘一小禽尚能明了技艺内在之理,汝不及鸟类,枉为人耳。’”确实,春琴这一番话是言之有理的,但是动辄用莺来喻人,这大概是包括佐助在内的众门徒都受不了的吧。
    其次,春琴还爱百灵鸟。百灵鸟生性爱冲天飞去,关在鸟笼里,也总爱在笼顶飞舞,所以这笼子也就做成细高个儿的形状,可达三尺、四尺、五尺。但是,真要欣赏百灵鸟的鸣声时,得把鸟儿放出鸟笼,让鸟儿在空中飞,听者就在地上倾听百灵鸟一面往云层里钻一面鸣叫的声音,直到望不见鸟儿的身影。这也就是说,要会欣赏鸟儿的破云本领。
    ①佛经上的一种想象出来的鸟。鸣声美妙,人首鸟身。
    一般说来,百灵鸟在空中停留一段时间后,会再飞回自己的笼子。停留的时间,大概是十分钟至二、三十分钟。停留得越长,就越名贵。所以碰到百灵鸟竞赛大会时,让众鸟笼列成一排,只见笼门一开,百灵鸟一齐飞向空中,最后飞回笼内的为胜利者。劣等的百灵鸟回笼时,有时会误入别的鸟笼,有时甚至落到距笼一两百米远的地方。而一般的百灵鸟是能认清自己的鸟笼的。因为百灵鸟是垂直飞向空中的,在空中的某一个地方留一阵子后,再竖直降落下来。可见它自然会飞回原笼中。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谷崎润一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