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松检校授艺的屋子设在后楼的第二层上,所以顺次轮到的时候,佐助便引领着春琴拾级而上,让春琴在检校的对面坐好,又把筝或三味线摆在座前,然后退至休息室,等课授毕再上去接春琴。不过在等侯的这段时间里,佐助还得全神贯注地倾听课是不是上完了。如若已完,就得在没有呼唤之前,赶紧起身去接。在这种情况下,春琴正学着的曲子势必不期然而然地进入了佐助的耳朵。佐助对音乐的兴趣,就是这么养成的。佐助后来成了这方面的第一流大家,应该说他是一位生来就有这种才华的人,不过话得说回来,如若他无缘伺候春琴,如若他没有某些爱屋及乌的炽烈爱情,恐怕只能分得鵙屋这个字号,开个店铺,以一名普普通通的药材商身份终此平庸的一生吧。佐助在后来成了瞎子,获得了检校的职称之后,还时常说自己的技艺比春琴差远矣,自己完全是遵循师傅的启发,才有今天的。
佐助一贯把春琴看作高于九天的圣人,认为自己同师傅不啻有天壤之别,所以佐助的这一番论述是不能照单全收的。不过,技艺的优劣姑且搁置不论,而春琴的很有天赋以及佐助的勤学苦练,这当是无可置疑的。
佐助为了能暗中得到一只三味线,便把东家平常给的津贴费以及跑腿得来的赏钱什么的,都积攒起来。这是他将满十四岁时的事。到了第二年的夏天,佐助总算买来了一只很粗糙的练习用三味线。为了躲过掌柜的盘问,佐助把琴杆和琴身分别携至作寝室用的阁楼上,每晚等师兄弟们睡着之后,独自摆弄一番。不过,佐助当初是为了继承家业才来此作小学徒的,他根本没有想过自己将来要以摆弄乐器为职业,也没有这种自信。他只是要虔诚地忠于春琴,认为春琴酷爱的玩意儿,也就是自己所爱的东西,见诸极端后,就出现了这一现象。佐助根本没有存心要把乐曲作为博得春琴的爱情的手段,他竭力不让春琴知道此事,就是一个明证。
佐助同五六个伙计、学徒一起住在这间好象站起身就要撞头的低小屋子里,他以不妨碍众人睡觉为条件,央求众人保守秘密。这些睡多久也睡不够的年轻伙计,往床上一倒就呼呼大睡了,所以没有一个人叹苦经。但是佐助得等众人熟睡后,才能起来,钻进拿出了被褥的大壁橱中,练习弹三味线。即使不干什么事,阁楼就够闷热的,而暑夜在大壁橱中,那无疑是格外的热了。但是这样能够防止弦音传播出去,也可以把打鼾声和梦呓之类的响声隔在大壁橱外,是一个好所在,当然,弹奏时只能用指甲,不可用拨子,得在不见一丝灯光的一片漆黑中,摸索着弹奏。
不过佐助一点儿不感到这种黑暗有什么不便。他想:盲人就总是处在这种黑暗中的,“小姑”也是在这种黑暗里弹三味线的。于是觉得自己也能置身在这同一种黑暗的世界里,乃是无上的乐事。及至后来允许佐助公开练习之后,他还说:“怎么能在异于小姑所处的条件下练习呢!”所以佐助手持乐器时,眼睛就闭上了,这成了佐助的习惯。也就是说,佐助虽然不是瞎子,但他要品尝同盲人春琴一式一样的苦难,要尽可能不走样地体验盲人那种不自由的处境,有时候,他竟然象是不胜羡慕盲人了。佐助后来之所以会真的成了盲人,应该说是同他这种少年时代就有的心理活动有关联的,所以仔细想想,那并不是偶然的。
不论使用哪一种乐器,要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大概都不容易。而小提琴和三味线,由于没有固定的音位标志,加上每次弹奏前都得把弦音校正,因此要达到能够一般性地会弹,真是谈何容易。它们最不宜无师自练,何况当时乐谱还没有问世。人们平时常说:“拜师学艺,古筝三个月可成,三味线得三年才行。”佐助拿不出钱来买古筝那么贵的乐器,首先,他根本无法安置古筝这样的庞然大物,所以,只好从学三味线入手。据说佐助一入手就能合调,这表明佐助那种辨别音高的天赋,至少是高于一般水平的,而且,这也足以证明佐助平时随同春琴去检校家时,他在等事,阁楼就够闷热的,而暑夜在大壁橱中,那无疑是格外的热了。但是这样能够防止弦音传播出去,也可以把打鼾声和梦呓之类的响声隔在大壁橱外,是一个好所在,当然,弹奏时只能用指甲,不可用拨子,得在不见一丝灯光的一片漆黑中,摸索着弹奏。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谷崎润一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