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风云录(35)

2025-10-09 评论

    秦始皇统一天下,在人们的心里深深地烙上了“一个中国”的信念。从此人们就认为,分裂是异常的,统一才是正常的。
    4
    秦始皇足足花了三年时间,才清除掉吕不韦,而在统一天下后,他的办事节奏让人感觉一下子快了许多。
    提起万里长城,马上就会让人联想到始皇帝,实际上长城是战国时代诸侯在各自国界要地所筑的城墙。因为天下已经统一,所以始皇帝就拆除了这些城墙。齐长城围山东半岛而建,楚长城则依汉水到汝水而建。天下统一后,这些城墙就成了无用之物,还妨害了交通。只是北方的长城还不能拆除。究其原因,从战国晚期直到秦汉,匈奴俊杰辈出,北方塞外民族的威胁越来越大。于是秦始皇连接起燕、赵和秦自身在北方修筑的长城,并予以加固、加强。
    《史记·蒙恬列传》介绍长城
    ——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记述说将军蒙恬率领了三十万役众,这是依法强制召集的役众。民众如果抗法,就会被毫不留情地处以死刑。到了秦始皇的时代,商鞅开创的秦国法家政治在李斯手中变得更加严酷。
    长城的建造引人瞩目,而拆除国内长城的时候也强征了很多人。始皇帝在即位的同时就开始在骊山修建自己的陵墓,这项工程从全国征用民夫。此外还开始营造叫做阿房宫的巨大宫殿。《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营造骊山陵和阿房宫,共动员了七十多万囚徒。囚徒的数量确实显得过多。派遣至郡县的官员是依法家思想来管理行政的。对他们业绩的考核,是看是不是施行了更多、更严厉的法律,结果出现大量囚徒。囚徒数量多被认为是郡县官吏有能力的表现。于是,嗟怨遍布天下,但这样的声音也被法律压制住了。
    始皇帝举行了泰山封禅的仪式。在泰山封禅的只能是圣天子,秦始皇自然深信自己有这个资格。尔后他开始巡历天下,亲自检阅自己的江山,在各地立碑称颂自己的伟业。队伍浩浩荡荡,给人们以威慑。使人民敬畏就是巡历各地的目的之一。
    虽然是所谓天下的人民,但大部分还是被灭六国的遗民。长平之战中四十五万赵军曾经投降,但将军白起把他们全部活埋杀害。因为有降兵叛乱的前例,所以对这四十五万降兵说杀就杀了。而他们的家属和亲戚何止百万。至于被秦灭国的六国王族、公族、相国、将军等,对秦肯定也有极深的仇恨。
    后来汉高祖刘邦的著名军师张良,据说出身于韩国世袭相国家族。他投入了全部身家财产,寻访暗杀始皇帝的勇士,找到了一名能远投一百二十斤铁槌的大力士。在河南博浪沙的山里,这个力士将铁锤投向始皇帝的车,但偏差了一点点,最后击毁了副车。秦虽然展开了十天严密的大搜查,但最终还是没能抓到犯人。
    得到天下的始皇帝开始寻求长生不老之药,而据说那些神秘的方士们把这种药当饭吃。他们骗始皇帝说,只要给钱,你就能得到长生不死的药。但药的交付不能老是拖延下去,所以方士们只有趁夜色逃跑一途,方士侯公和卢生的就这样逃亡了。此时始皇帝也受到了责难。
    对皇帝的批评是不可原谅的。正因如此,连谥法也被始皇帝废除了。始皇帝对可能“诽谤”过自己的学者进行了严格的调查。批评法家政治的,不用说就是儒家系统的学者。究竟是怎样的调查,史书中没有留下详细的经过,但记载说犯禁者有四百六十多人。
    早一年,秦应李斯进言,实行了“焚书”。《史记·秦始皇本纪》引用了李斯的进言,内容是:
    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始皇帝采纳了这个建议。除医药和其他实用书以外,百家的书全要焚毁,特别是言及诗、书的。可见其主要目标是儒家。和政治没多大关系的老庄,对法家的李斯来说不算多大的威胁,而积极倡导以古代周公的精神推行政治的儒家才是最应防范的敌手。除了言及诗、书,进言中特别强调了“以古非今者”,这一点值得关注。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