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风云录(44)

2025-10-09 评论

    馆陶公主被激怒了。景帝此时没有皇后,一开始立的皇后是从祖母娘家迎娶的薄氏,但因为性格不合且无子嗣,在祖母死后就被废了。栗姬生的儿子刘荣既然被立为皇太子,所以栗姬为了让自己成为皇后,在大臣中来回做工作。然而她这种行为却引起了景帝的不满。从拒绝馆陶公主提亲一事可以看出,栗姬很要强。病弱的景帝说:“我死了以后,不要为难孩子们。”她回答道:“要是还得照看别的女人生的小孩,我可顾不过来。”不言而喻,这个回答很伤景帝的心。
    馆陶公主提亲被拒后,随即展开报复,她联合了后宫的王夫人。王夫人是刘彻的生母,她允诺了儿子和陈娇的婚事。馆陶公主在弟弟景帝那里进行了猛烈的公关游说,终于成功废掉了皇太子荣,改立刘彻为太子。于是,王夫人因是皇太子的生母,而被立为一度空位的皇后。在女人的战争中失败的栗姬据说是被气死的。必须说,她的败因就在于过度表露感情。
    公元前141年,景帝死于未央宫,皇太子彻即位。刘彻这时已经十六岁,所以他也很明白自己成为太子的来龙去脉。这一切是自己的岳母兼姑母馆陶公主联合自己的母亲王太后,再加上溺爱长女馆陶公主的祖母窦太后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有人形容说武帝是从石榴裙间即位的。只要为了自己的帝位而前后奔忙的几位女子还在,少年武帝就不得不稍受点委屈。
    尽管如此,汉武帝也必定能亲身感觉到国库充盈的活力。四十年的休养生息后,朝廷的仓库被装得满满的,征收上来的税金铜钱甚至因为用不上,缗都腐烂了。所谓缗指的是从铜钱眼里穿过、用来把钱连成一串的绳子。粮食也多得在库里装不下。如此的国力似乎正在等候着它的用武之地。
    年轻的武帝必定会考虑,向对汉来讲是屈辱性关系的匈奴展示威严。
    ——一雪白登山之耻。
    深悉汉代历史的武帝在白登山脚下,总会紧握拳头这般发誓。
    时间是汉高祖刘邦七年(前200),武帝即位六十年前。刘邦亲征谋反的韩王信,进兵至相当于现在山西省大同市的地方。韩王信联合了匈奴,所以汉必须和匈奴一战。匈奴的王称作单于,其下有左贤王和右贤王。匈奴授予两贤王万余骑的兵力,令他俩与韩王信的部将王黄共同作战。冒顿单于是个俊才,制定了将汉军引诱、包围、歼灭的计划。他隐藏起精兵肥马,只以老弱兵卒和瘦马相示。汉朝侦察兵果然上钩,报告说“匈奴弱,当击”。刘邦遂尽起全军迎战匈奴,追击假装逃跑的对手直到白登山。先头部队在白登山被潜藏的匈奴四十万骑包围,而刘邦就在先头部队的骑兵军团中。也就是说,冒顿单于以一万骑重点引诱汉的骑兵军团,再以四十万骑予以包围。
    包围长达七日。刘邦听从了陈平的建议,给阏氏(单于之妻)送礼,请她让匈奴退兵。仅收买单于的妻子并不能使匈奴后退,原因应该是汉的后续部队都赶了过来,而且共同作战的韩王信部将王黄未能如约到达。如果王黄归汉,和后续的汉步兵军团合流,匈奴就可能遭到反包围。
    谈判成功了,包围开了一角,汉兵一边拉满弓一边撤出。之后就有了具体的和亲谈判,双方同意汉朝公主嫁单于为妻,每年向匈奴赠与绵、绢、酒、米和其他食物,汉为匈奴的昆弟等。
    高祖死后,单于给吕后送去亲笔信,戏弄说:“我没了妻子,你也没了丈夫,那不如就一起过吧。”汉朝武将们都大怒,主张讨伐匈奴,但被吕后阻止了——即使是高祖,不也曾在白登山危在旦夕么?于是吕后派人送去了语气柔和的拒绝信,“我已经是个老太婆了”。
    文帝、景帝继续实行对匈奴的和亲策略,他们统治时期内没有留下双方大规模冲突的记录。然而,武帝“一雪白登山之耻”的愿望格外强烈。还有很多他想做的其他事情。
    2
    除了向匈奴雪耻,武帝深自留意的还包括完备国家体制。文帝、景帝实行无为而治,对民众不做过多干涉。武帝则倾心于儒家,希望通过努力使国家更充实、更有序。这不只是他天生的性格,还有后天所受教育的影响。
    秦以焚书坑儒镇压儒家,而到了汉,朝廷请了儒家博学之士作为典礼的专家。然而,他们仅仅是仪式的指挥和读书写字的专家,和政治的关系不深。如前所述,时代的思想主流是老庄(当时称为黄老)。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