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还必须防御人类的入侵呢?这表明财产已经开始私有化。在仰韶时期,同一居住区的人们共同享有在农耕、狩猎中获得的物资。半坡遗址中有公共集会场所,先民们如果想要什么东西,去那里领取就可以了,没有囤积的必要。用壕沟围起来的村子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有需求就取,无必要则不取。挨饿的时候,所有人会一起挨饿,长老们会在公共集会场所尽可能公平地分配物资。虽然我不想用已沾满“污垢”的术语,但这就是“原始共产社会”,或者也可以叫做“非私有财产制共同社会”。这一时期,富有不具备任何象征意义。比他人富有不能拥有任何特权,也不意味着会受到同村人的尊敬。获得尊敬的是那些发明、改良工具的人。
半坡村的成年人死后被埋在壕沟外,小孩则被放入瓮棺中埋在居住区内。然而也有例外,发掘报告称也有小孩被直接埋入四面置有平板的矩形洞中,并没有瓮棺。一般认为,半坡村不存在阶级,但人们在这里仍可注意到细微的阶级萌芽。也有一种可能性是,这些幼儿之所以受到特别的处理,是因为跟原始信仰有关系。不过我认为,不管是埋葬还是其他活动,如果其中有例外,也就是人和人的待遇不一样,就会给这个无阶级社会增加裂痕。
用壁垒围起来的龙山文化,其埋葬明显体现出了阶级差别。墓的大小不等,有刚能容下遗骸的超小号,也有长4米、宽3米的超大号。另外,在山东省宁阳县堡头遗址的120多个墓葬中,动物头骨、陶器及其他物品等陪葬品最多的有160件,最少的一件也没有。
龙山文化中已出现了贫富差距,这反映出阶级已产生。大多数遗骸呈仰卧姿势,但也有少数是俯卧的,一说这就是奴隶。
通过列举贫富差距、阶级制度、奴隶存在的可能性,可知原始共产社会在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这段时间内开始崩溃。私有财产制的时代已经来临。
在龙山文化的墓葬中,仅有数量很少的几例夫妻合葬。到私有财产制时代,夫妻合葬会让人联想到社会越来越倾向于以家族为单位,故此必然产生财产世袭制度。
促使原始共产社会崩溃的原因,应在于生产力的增强和生产工具的发达。前面已提到旋盘的例子,其实在龙山文化遗址中,还出土了大量更为精巧的石器、角骨器及贝制品;此外,能够犁地更深、收割农作物更有效的石镰、贝镰等工具也出现了。先民们使用新工具,就可以挖沟掘渠,把黄河水引到更远处,使耕地面积得到飞跃性的扩大。
剩余的产品被贮存起来。有大量剩余产品的家族,就会把这些产品视作自己的东西,作为财产世袭下去,这是必然的过程。
仰韶和龙山都在黄河流域,但在南方也发现了水稻耕作的良渚文化(浙江省)、青莲岗文化(江苏省)等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通过放射性碳元素法测定,良渚文化距今约4700年,青莲岗文化距今约5400年。
黄河一直被奉为中国文化的母亲。但由于南方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存在,人们对南方文化独立性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
由原始共产社会到私有财产制社会的转变,以及与此同时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转变,这些5000年前的社会变化都可以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及南方各文化开始的时期中看到。
可以认为,对这个时代的说明,就是中国神话的开始。
4
中国自古就有三皇五帝的传说。司马迁的《史记》是从《五帝本纪》开始写的,忽略了之前的三皇。现在的《史记》正文中虽有《三皇本纪》,但那是唐朝司马贞的补作。
历史研究中有个著名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观点。神话是“加”上去的,新创造出的神会被安排到更早的时代。在神话时代,各式各样的神“堆”在一起本来就已拥挤不堪,而为了给新出现的神以立足之地,人们在讲述中就要加上一句“在更久以前”——就这样,这些神被安放到了更遥远且想象不到的更古老的年代。日本的富永仲基(1715—1746)和中国的顾颉刚(1893—1980)等人都持这种观点,提醒人们要小心防备早期神话的误导。
关于三皇有各种说法。所谓天皇、地皇、人皇,是根据“易”将构成宇宙的“三才”——天、地、人进行机械性的生搬硬套。这的确有点牵强附会。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