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风云录(53)

2025-10-09 评论

    5
    最后成为独裁者的是霍光。他在打倒对手上官桀之前,就着力于削弱外朝即行政机关的权力。武帝的遗嘱中除了托付三个宠臣后事外,也提到要起用桑弘羊为御史大夫。桑弘羊是个有能力的经济官僚。武帝知道自己花钱花得太狠,导致国家财政苦不堪言。他预见到整顿财政将是下一个时代的课题,于是就给了实务经济官僚桑弘羊以责任和地位。
    昭帝时期内朝的实力派是霍光,外朝的实力派则是桑弘羊。霍光倾向于让外朝仅仅是个办事机构,是根据内朝精神处理政务的地方。
    始元六年(前81)汉召开了盐铁会议。为了再次研究此前的经济政策,汉集中了由各地推荐的贤良、文学之士,举行政策讨论。会议的情形被桓宽的《盐铁论》以对话形式记述了下来。
    盐和铁在武帝时期是政府专卖,到了武帝晚期,酒也加入这一行列。桑弘羊为了使政府的专卖事业更好发展,打算重建财政。虽然是件好事,但外朝掌握了钱口袋的扎绳,权力过大,内朝就会受其制约。盐铁会议看上去是霍光为了牵制桑弘羊而召开的。
    说起各地的贤良、文学之士,全都是豪强。这些地方上的实力派曾在盐铁贩卖中获得了很大利益,但这份利益被国家上收了。所以盐铁会议如果召开,就注定会出现反对专卖的声音,他们主张恢复到建国初的农本主义。国家应向儒教的理想主义前进而不要与民争利的呼声很高。
    会议后,少部分理想主义性质的政策被采用,但盐铁专卖这一情形根本没有任何变化。如果废止了专卖,国家的运营就会变得困难,霍光不可能不懂,他只是要制止桑弘羊乃至外朝的特立独行。
    盐铁会议次年——元凤元年(前80),霍光终于清除了上官家族。原本霍光的女儿嫁给了上官桀的儿子,所以两家还是亲家,上官安夫妇所生的女儿是霍光和上官桀共同的孙女。上官安希望女儿被立为皇后,就和丈人霍光商谈,却得到了“七岁尚早”的反对意见。上官安不死心,又在蓋长公主那里做工作,成功使女儿成为昭帝的皇后。蓋长公主因养育昭帝,对皇家的私事有很大的发言权。
    通过这件事,上官家和蓋长公主走到了一起。如前所述,蓋长公主和燕王刘旦是同母姐弟。燕王挑头的造反被镇压,但元凶没有被处理,不用说也知道是因为蓋长公主的奔走。造反未被追究的燕王仍然对帝位不死心——朝廷中有和胞姐结盟的上官父子,如果和他们联合,实现自己的野心也不是没有可能——至少由胜利者一方写成并流传至今的记录中就是这样写的。司马迁已死,所以成书于东汉前期的正史《汉书》就是当时最基本的史料。
    上官桀父子勾结燕王,计划杀死霍光,废黜昭帝,拥立燕王登基。但事前计划泄露,一干人悉数被逮捕和诛杀。上官家已然把上官安的女儿推到昭帝皇后的地位,所以废黜昭帝这种事情不合情理。也有可能是霍光捏造了一个子虚乌有的计划并以此杀掉政敌。上官氏一族除了昭帝皇后也就是霍光年幼的外孙女,全部被杀。燕王也被皇帝命令自杀。接着外朝的御史大夫桑弘羊也因和上官父子共谋被杀。这样一来,连外朝的实力派也被消灭了。
    从此,霍光就成了汉王朝的独裁者,把全部权力收于自己掌中。他死于地节二年(前68),故霍光时代长达十二年。此间昭帝年纪轻轻二十一岁就死了,时间是元平元年(前74)。昭帝因无后嗣,昌邑王被召至长安即帝位。李广利的妹妹李夫人所生刘髆曾被立为昌邑王,在他死后,儿子刘贺世袭了王位。
    然而,即位仪式还未结束,昌邑王就被废了。根据《汉书》记载,昭帝的灵柩还在前殿,他就欢歌、饮酒、斗虎,和昭帝的宫女淫乱,简直就是绘声绘色的暴君。
    昌邑王即位时的身份是昭帝的皇太子。于是,昭帝的未亡人、霍光十七岁的外孙女就成了皇太后,也就是新帝的母亲。皇太后可以废立自己的孩子。刘贺被废除皇太子之号,甚至连昌邑王之位也被剥夺。即位仪式时,从本国就随行的两百个家臣除了三个人外,在门外全部被杀。
    《汉书》记载的内容如前所述,说昌邑王是这样那样的暴虐,家臣们不好好辅佐主君因而被杀。这显得过于反常,而历史有时候是反过来写的。上官父子的政变计划或许根本没有存在过,前面提到,这是霍光为了手握独裁大权而采取的先发制人。昌邑王知道就算即了帝位,只要霍光还在,就只能是个傀儡。他的想法是在即帝位的瞬间发动政变,除掉霍光。因为有这个动向,所以家臣们全部被杀,可以认为他们是为了政变才随行至长安的。两百人中未死的三人,因苦谏过昌邑王的原因得以生还,但如果加以推理,可能就是这三人向霍光一方泄露了政变计划。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