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风云录(54)

2025-10-09 评论

    昌邑王被废后,霍光从民间找到一个出乎人们意料的人并让他即位,这就是巫蛊之乱中死去的无辜的刘据的孙子刘病已。死于三十八岁、当时的两个儿子已死的刘据,竟然还有个孙子,看上去很奇异。不过刘据十五岁就娶史氏为妻,有个孙子也不足为奇。皇太子死去那年出生的刘病已虽在宗正中也有皇籍,却是在民间养大的。他已经年满十八岁,在民间娶妻许氏。他做了比他还小一岁的皇太后(昭帝的未亡人)的儿子,即了皇位,这就是声名极佳的明君宣帝。
    霍光之所以选择宣帝,除了因为民间的评价很高外,也是因为他没有实力派族系。宣帝的岳父不过是掖庭令(六百石的官)张贺的部下。
    宣帝十八岁时即位,死时四十三岁,在位二十五年。在朝廷内最大的实力人物霍光死后,他悉数清除了霍氏一族。而且这时还发生了匈奴分裂、单于降汉等前所未有的事情。对汉来说,这是个好年景。

    1
    昌邑王刘贺不甘只做傀儡,太着急于发动政变清除霍光,帝位近在咫尺却反而被废,可以说是非常天真。接下来即位的刘病已,十八岁前在民间长大,对人情世故非常了解,他一直在静静等待高龄霍光的死亡。
    宣帝刘病已即位后没多久,就失去了在民间所娶的许皇后。接着霍光的小女儿被册封皇后。因为许皇后过于随和,于是有传言说她是被毒杀的。
    宣帝即位时,为了表示自己没有野心,在霍光请求将政务全部奉还的时候,决定
    ——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御。
    日本官名中的“关白”,就是由上面《汉书·霍光传》的记述而来的。
    从宣帝的决定中可见其谦逊,但事实并非如此。有昌邑王的先例,闪电即位的皇帝位子并不稳固,自己也不知道会被安上什么罪名拉下马来。所以,如果把所有的事情都让霍光去解决,宣帝就不用负什么责任。
    许皇后之死是在宣帝即位三年后(前71),霍皇后的册立是在这一年后。汉皇室就形成了霍光的外孙女是皇太后而女儿却是皇后的局面,关系是倒过来的。在册立霍皇后的两年后(前68),霍光死去。直到临死那一刻,他还是心念万岁方才闭眼的。宣帝亲自到病床边探望。
    霍光死去的第二年,宣帝立许皇后所生的奭为皇太子。知道了这件事的霍光夫人显气得吐血,于是让女儿也就是皇后去毒杀皇太子。然而皇太子身边的试毒防备严密,毒杀是不可能成功的。
    紧接着宣帝决定,群臣上奏不再经由尚书,可以直接放到皇帝案头。霍光曾领有大将军和尚书的职位,大将军握有军权,而尚书可以把对霍氏不利的奏章扣下来。霍光死后,尚书一职由霍光的侄孙霍山担任。因为凡事可以绕开尚书,所以这就成了个有名无实的虚职,无法对奏章事先检查。接着宣帝开始裁军。
    ——久劳百姓,非所以绥天下也。
    废止了车骑将军和右将军的屯田。右将军是霍光之子霍禹,他被授予和父亲一样的大司马一职,然而却没有应归自己指挥的军队。就这样,掌握军权的霍氏一族被从军队中剔除出来,不断有人被调往蜀郡、武夷郡等远方。之后由亡故的许皇后一族和史氏(宣帝祖母——武帝的皇太子刘据的妻家)中的年轻人出任司令官,替代了他们的位置。
    霍氏被逼到绝路,于是发动政变,但全族都被诛杀。《汉书》中如是写道。不过被宣帝老练地从军队中剔除出来的霍氏,真的就有发动政变的实力么?说是霍氏计划废宣帝而立霍禹,但在阴谋发动前被发觉。霍皇后被废,霍光的未亡人显被杀并曝尸于市。这也是宣帝对杀害糟糠之妻许氏的报复。宣帝已经发现了许皇后的死亡原因,是女医淳于衍根据霍光夫人显的命令而下的毒。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认为霍氏虽罪该万死,但霍光的忠勋是汉应该祭祀的,对停止祭祀的事情评价说
    ——孝宣帝亦少恩哉。
    确实是有些薄情寡恩。民间长大、喜好游侠、曾流浪各地的宣帝明白世间的严酷,他不可能对毒杀皇后、毒杀皇太子未遂等事情视而不见。此外在民间长大的宣帝深知人民的苦处。裁军是其中一环,另一方面他将刑罚变得更加严厉。他目睹世间恶党横行,善良的人民深受其害,所以他起用法家的官员,实行严罚主义政治。皇太子刘奭屡屡向宣帝进谏,说刑罚过于严厉,建议依据儒家理想施行政治。宣帝肯定会觉得在这个宫廷内长大的、规规矩矩的皇太子非常天真。他训诫皇太子说,儒家思想虽好,但实际的政治必须是适当地糅合霸道和王道来施行的。因皇太子受儒教影响太深,传说宣帝担心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