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对操作舆论很有一套。哀帝的时候王莽失势,但偶有日食,就会有人说“这是老天在诉说王莽的无罪”,传言散布开来。平帝的元始二年(2),黄支国(越南)献上奇兽犀牛。在古代中国,人们相信珍禽异兽的出现是圣天子出世的前兆。据说实际上黄支国献上犀牛是出自王莽的手笔。
王莽的次子王获因杀害奴隶,被父亲责令自杀。此外长子王宇也因谏言“把平帝生母留在中山是不对的”,反被父亲命令自杀。为了天下黎民,大义灭亲的美谈就这样被炮制出来。平帝的生母卫氏被以谋反的罪名诛杀,接着王莽把自己的女儿立为平帝的皇后。平帝十四岁时暴毙,他因生母被杀而憎恨王莽,王莽知道后就直接给他端上了毒药。
平帝死后,宣帝一脉皇族中最年少的子婴被选作后继者。这是个年仅两岁的婴儿。年号改为“居摄”,王莽以“宰衡”之名摄政。辅佐周成公的周公被叫做“太宰”,辅佐殷汤王的伊尹被叫做“阿衡”。把过去的两个地位最高的辅佐大臣的称谓并列,意思是没有在此之上的监护人了。
不久王莽就变本加厉起来,不再只是区区辅佐大臣了,他自称假皇帝。秦末陈胜吴广之乱时,吴广称假王。这个“假”是副的意思。在副皇帝之后,他又让人们叫他摄皇帝。
王莽取代汉代刘家成为皇帝,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居摄三年(8),四面八方传来了所谓天命降临的瑞兆报告,王莽终于登上了天子之位。汉自此灭亡,王莽开启了以“新”为国号的王朝,其由来是他当初被封为新野侯。
3
王莽的目标是复归到圣天子统治天下的周代古法。周公制定周代制度已经是千年以前的事了,但因为孔子的大力推崇,人们认为周代政治是理想的。伪善的王莽在接受汉代最后皇帝的禅让(实际上是篡夺)的时候,拉着幼帝的手,流泪说:
从前周公摄位,最后将大政奉还。而现在我竟迫于天命,不能如愿。
并不是所有人都对王莽的篡权袖手旁观。刘崇、刘信等宗族和地方长官翟义起兵,兵力一度达到十万大军,但还是被王莽军镇压了。王莽从大司马、安汉公、宰衡,逐渐升级称号到假皇帝、摄皇帝,直到做了新王朝的皇帝,所以人们只要稍加留意就知道汉朝已然终了。
虽然篡权有计划性也有现实性,但王莽所走的政治路线是完全忽略了现实的理想主义,所有的一切都采用了太古的周代制度。按清末康有为(1858—1927)的说法,王莽时代的古文经多属伪作。王莽就是善于伪造的名人。瑞兆也是伪造,更不用说四十八万条对他的歌功颂德了。
回归周代古法的复古主义使社会陷入了大混乱。不仅如此,连外交也停滞了。
井田法被决定付诸实施。该法认为天下的耕地全部是“王田”,不过没有人知道此法是否真的在周代实行过。“奴婢”的称谓被改为“私属”,这种做法认为所有人口都是天子之物,现今是临时由个人代管,他们从事耕作也是在为天子效劳。土地和人民都是天子之物,所以对它(他)们进行的买卖是被禁止的。
视土地和奴婢为私有的地方豪强自然要反对王莽的政策。这个政策无疑是在宣告对个人财产的否定。西汉晚期,土地兼并日益加重,各地的大地主都成了豪强。元帝时候开始,歉收可以说就像是慢性病一样绵绵不绝,失去土地、成为流民的人不在少数。因流民的贼匪化,豪强为了自卫就组建武装。豪强、流民、私铸、盐铁走私等武装团体在全国遍地开花。
根据儒教的华夷思想(该思想认为文化的中心是华,文化不发达的是夷狄),把匈奴改名为降奴的孩子气做法并不少见。西汉曾把臣服的匈奴单于立为王,但到如今夷狄为王是不被允许的,所以就降格为侯。所以,此前臣服汉的各地部族就必然会疏远王莽政权。
这样一来,不起叛乱倒显得不正常了。只要有人开头,马上就会出现天下大乱的局面。开这个头的是个被称为吕母的妇人,她只是个酿酒的普通人,并不是拥有私兵的豪强,也不属于流民或是走私集团。她的儿子是个县里的官吏,因为过失被长官杀了。汉代县的长官是县令,嗜好更名的王莽把县令改名为“县宰”。吕母为了复仇,召集了一群血气旺盛的年轻人。因为她是酿酒的,年轻人来买酒的时候她就不收钱,以此为拉拢手段。另一方面,她投入全部财产购买了武器。就这样,吕母一党袭击了海曲县(山东省),杀了县宰,砍下了他的头。吕母把首级供在儿子的墓前。吕母虽然达成了目的,但为了在乱世中生存,就只能继续结党,无法解散,也不能解散。因私人性质的复仇而雇佣起来的武装团体,性质上变成了造反集团。撼动王莽政权的“赤眉军”据说就是这样诞生的。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