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五年(188),朝廷设置西园八校尉。黄巾余党仍在各地活动,西北羌族的动向也不让人放心。地方官担心自己失职,于是瞒报造反,这种情形并不少见。在东北,乌桓族的首领联系了心怀不满的汉人,从辽西肆虐到北京一带。前往征伐的是骑都尉公孙瓒。不管怎样,东汉意识到增强军备的必要性,设置了相当于近卫军的西园八校尉。汉朝校尉是指挥军队的两千石武官。同时出现了八个军队司令官。其中有一个宦官蹇硕,除了担任上军校尉,指挥其中一个军团外,还监督着其他七个军团。
在设立西园八校尉的第二年——中平六年(189)四月,三十四岁的灵帝死去。不知是不是宿命,东汉皇帝即便生了儿子也很难养大。因此,何皇后所生的刘辩被寄养在民间一个姓史的道士那里。后来,后宫王氏生下一个叫刘协的儿子。嫉妒心很强的何皇后杀了王氏,但这个孩子被灵帝的母亲董太后收留,所以没事。灵帝死时刘辩十四岁,刘协九岁。实际上这两个同父异母兄弟中,弟弟远比哥哥优秀。或者可以说是哥哥实在上不了台面。灵帝在死前没有立皇太子,生病后就把次子刘协托付给西园上军校尉,也就是掌握最大兵力的宦官蹇硕。
为了让刘协即位,就必须诛杀刘辩的舅舅、大将军何进。于是宦官设局请何冲前来,但何冲在途中有所觉察,又逃回去了。灵帝死去两天后,刘辩登基,改元“光熹”,表面上看是何太后的哥哥何冲掌握了政权。只不过,只要宦官势力仍然强盛,就不能说他真正地掌握了政权。这个时候,八校尉之一的袁绍劝何冲“把宦官全杀了”。袁绍是豪强中的豪强,是每四代人就必出三公的名门之后。正因如此,他既对宦官有很强的敌忾之心,也有名门出身的死心眼。何进首先捕杀了蹇硕。蹇硕既是宦官又掌控军队,是被先帝托付次子刘协的人物,所以何进必然会先用他来祭旗。接下来何进包围了养育刘协的董太后的哥哥骠骑将军董承的府邸,并杀了董承,董太后因此暴卒。《三国演义》中说是被何进毒杀,《九州春秋》说是自杀。董承虽不是宦官,却站在何进外甥的对手一方,于是何进就早早消灭了他。因此,何进对诛灭宦官反倒不是意志很坚定。妹妹何太后说如果没了宦官,就没有可以说话的人了。可见何太后对政治也是有野心的。此外,何进的母亲舞阳君和弟弟何苗等人受了宦官的贿赂,也在游说他不要废止宦官。
这一次,可以想见宦官也要拼命了。不管怎样,这是性命攸关的事情。于是,他们借何太后之名召何进进宫,在嘉德殿前斩了他并弃尸。这是陷入绝境的宦官豁出性命的反击。在斩了何进之后,他们紧闭宫门,拥戴皇帝刘辩,摆出固守的架势。
袁绍和堂弟袁术为了诛灭宦官,不停地召集四方猛将豪杰。曹操也收到邀请,但他笑着说“宦官自古就有,不给他们权宠就行了。要诛灭元凶,派一狱吏就已足够,这样集结兵力过于小题大做”,不怎么热心。如果考虑到曹操的父亲是宦官的养子,就能理解他为何对诛灭宦官如此不积极。
何进不择手段,甚至曾召唤以凶暴而著称的董卓前来。狡猾的董卓在河东按兵不动,隔岸观火。就这样,何进把事情闹得太大而成为宦官关注的对象,继而被诱杀。
袁绍、袁术以及何进的部将们破宫门闯入,抓住了赵忠等十常侍,并斩了他们。去势了的宦官没有胡子,长着单调的脸,所以不少没胡子、发福的普通人也被误杀。这天袁绍等人在宫中杀了两千余人。
十常侍中只有张让和段珪两人带着皇帝和皇弟,几十个人艰难逃出,却在一个叫小平津(河南省)的地方被卢植等人追上。卢植被监军宦官进谗,受过囚车送归的屈辱,因此对宦官之恨可谓深入骨髓。事已至此,两个宦官不得不投河了断。
皇帝兄弟在由卢植等人护卫回宫的途中,总算遇到了刚动身的董卓军。在董卓询问事情经过时,皇帝刘辩简直就是答非所问,而皇弟刘协则是应答如流。可以说真的是选错了皇帝。
董卓在前往洛阳的途中捡到了皇帝兄弟,所以就有了拥戴的有利地位。进入洛阳后,改元“昭宁”,接着废了皇帝刘辩,立其弟刘协,改元“永汉”。刘协正是东汉的末代皇帝献帝。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