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之国(11)

2025-10-09 评论

    然而,即便一统天下,不知何时也可能再次分裂。中国大陆依然存在着欧洲化的危险。
    秦朝灭亡过早。
    万幸的是,另一只雄健的凤展开巨大的羽翼,将秦朝的遗产全部归为己有。这就是汉代高祖刘邦。
    但危险并没有消失。
    为了防止中国分裂,即使增强军事能力,建立制度,严肃法纪,这些东西经过漫长的岁月也有腐朽的可能。
    而有一种不会腐朽的东西,它能永久地防止中国分裂。那个东西就是——中国应该统一成为一个世界。这种确信存在于人们的心里。
    汉王朝采用儒教,在不知不觉中用凌驾于军队和法律之上的强韧力量保护了中国。汉王朝总会有崩溃的时候,而中国却得到了保护。
    与其说孔子所主张的是政治技巧,不如说是政治理想。他的理想主义规定:中国的天下应是由一位圣王来统治的一个国家。
    孔子从尧、舜、周公等古代人物中寻找圣王像,也许已被装饰化、理想化,但孔子讲述先王之道的激情,却像火焰一样在人们心中燃烧。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论语·季氏篇》)
    孔子生活的时代是文明的扩张期,诸侯割据各地执掌政治,这是天下无道所致而已。如在有道的时代,则必须由天子,而且是圣人天子来统治。
    正因为是圣人,其统治的天下才不能分割,其光芒应照耀所拥有的世界。——孔子如此说。
    秦朝的始皇帝统一天下是现实法家的重大胜利。然而,人们确信这种统一超越了王朝更替,应该永远延续下去。这种确信是提倡理想的儒家的胜利。从胜利的程度来说,儒家一方更大些。
    我可能过于赞美孔子了。
    中国以统一的形式(有时是物质的,有时是精神的)能延续至今,也并非没有其他理由。
    在春秋战国时代,盛行全国规模的交流,应可列为理由之一。例如,外交使节、人质、俘虏等的交流;或者诸侯招聘人才,文化人前来应聘的周游、游说等人才交流;同时还促进了学术、知识以及技术的交流,就连政治联姻也对这种交流起到促进作用。除此以外,从地理水系来看,也有中国意外地易于统一的观点。
    可是,这种程度的情况与欧洲应没有多大差别,而且欧洲还属于以基督教为中心的相同文化圈。这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俄国等国家。从面积来看,春秋时代诸侯的一个国家就可同上述国家相匹敌。
    中国由秦朝统一后,又经历了多次分裂,既有三国鼎立的时代,又有南北朝对峙的时代,还有更被零碎分割的时代。可是,就连生存在那个时代的人们,也认为眼前的状态是不正常的,而统一才是正常的状态,对此没有半点怀疑,现在也是如此。
    孔子的儒教对中国大概也有毒害之处,但将中国是完整的、是不可分割的世界这一信念镌刻在人们心中的功绩,必须给予高度评价。
    可以说孔子是精神领域的龙凤。
    如同我前面所谢绝的那样,关于评价孔子,我力不从心,只能敬而远之。
    现实世界中的龙凤,我要另外寻找。

    为寻找龙凤之人,我特意避开孔子,从秦朝始皇帝、汉代高祖等凤的诸人物身旁经过,来到汉武帝的身旁。
    汉武帝于公元前140年登基。
    那是秦朝统一天下后约80年,汉朝建国后约60年的时候。龙得以复苏,却经过了漫长的岁月,而彪悍的凤还没显现衰态。
    汉代武帝——这个龙凤准备登场的时代,我简述如下:
    与项羽殊死搏斗的结果,刘邦打下江山并建立汉朝帝国,时为公元前202年。被推翻的秦国虽属西北落后国,但从周朝成王封秦为领地算起已长达七百多年,属于正统的诸侯国。项羽亦是性情粗暴之人,出身于楚国名门。在诸凤的人物中,论出身最为卑贱的应属汉高祖刘邦。
    据说刘邦的父亲叫太公,母亲叫刘媪。所谓公,与熊公、八公的公没有太大区别,媪也只是称呼上年纪妇女的一般用语而已,这好像刘大叔、刘大娘似的称呼。连司马迁这位在汉朝建国50多年后出生的史学家,也没能清楚地写出高祖父母之名,可见一定没有什么像样的名字。刘邦本人的字为季,季为幺子之意,邦大概是即位后的名字。他有两个哥哥,长兄叫伯,次兄叫仲。伯是长子,仲是次子之意,这样的名字与其说是固有名词,不如说是普通名词,是按照出生顺序随意起的俗套名字。如同运动员的号码一样,至少上层家庭极少有这么俗气的命名。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