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之国(40)

2025-10-09 评论

    在中国皇帝中,最初信仰佛教的是后汉桓帝(147—167在位),但据《后汉书》记载,他在叫濯龙宫的地方供奉着“祭祀浮屠和老子”,仍将佛教和老庄组合在一起。
    在《三国志》中有众多登场人物,其中清楚地记述为佛教信徒的是笮融(?—195)。他是江南人,曾修建过能容纳3000人的佛寺,还搞过浴佛会和施饿鬼等活动。在前文讲到的楚王刘英,被发配的地方也是江南。江南以前就是神仙思想、老庄思想渗透的地区。
    老庄的虚无观与佛教的无常观,虽说都是似是而非的东西,但也有相似之处。佛教进入中国,在初期能引起强烈反响的地区一定就是江南。
    当接触完全异质的东西时,我们会感到不知所措。哪怕在身边只有一点相似的东西,就会令人感到安心。无论何事也都能抓住头绪,肯定是这样的心情。
    回顾往昔,可发现极为相似的地方,会产生佛教和道教是否同根的想法。《史记》的《老子韩非传》中记有“不知其所终”的内容,这是说老子出国境后去向不明。所以出现了老子往西赴印度教化释迦牟尼,或是老子本人就是释迦牟尼等怪论,甚至还出现了题为《老子化胡经》的奇怪书籍。
    也许是付之一笑之谈,但实际上在印度诞生的佛教,或者在遥远的耶路撒冷被处刑的耶稣的教义,已成为我们东亚居民心中的精神支柱。*的穆罕默德所讲的*教也超越了民族和国家,广泛流传以至成为数亿人的信仰。
    我们应朴素地思考人类内心深处存在的相同源流。当听到不熟悉的演奏时,人们会在自己内心深处试图寻找能引起共鸣的音符。
    台座镶板背面的“飞仙图”是用轻快的线条勾画而成的,而现代人动不动就想细微地描画,“难道不能更豁达一些吗?”似乎感觉它对我们这样娓娓道来。

    我记得频繁地去奈良的时候是昭和十六年(1931)。那时我已考进大阪外语学校,从入学考试中解放出来,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了。我住在神户,感觉能去奈良就证明自己长大了。
    当时我是喜欢历史和美术的少年,享受着激烈战争之前的短暂自由。在学生中流行彻夜行军的事儿,经常以奈良和橿原为目标长距离行走。而我更喜欢谁也不必顾虑、想看什么就看什么的独行。
    去法隆寺大都是我一个人。那时周围的房屋没有现在这么多,通过悠闲的乡间小路,就能突然望见高塔。我很喜欢那样的环境。
    我喜欢法隆寺,是因为寺内没有沉香的气氛,还能嗅到“书香”(书籍的气味)的缘故。
    这个寺的别名叫法隆学问寺,那里有各种宗教团体,原本是进行研究的地方。据说,现存世界最古老的印刷品是法隆寺保存的《百万塔陀罗尼》。平定了“惠美押胜之乱”后,称德天皇许下了愿,制作了塔高为4寸5分(约14公分),塔底直径为3寸5分(约11公分)的100万座三重塔,按其命令在塔身中装入印在纸上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咒文,于宝龟元年(770)完成。100万座微型三重塔,是用制陶旋盘做成的木制品,塔尖的部分是插上去的,下部放进陀罗尼的印刷本。四种类型的陀罗尼经分别印刷了25万张。
    这100万座小塔各分为10万座,分别安放在大安、元兴、兴福、药师、东大、西大、法隆、弘福、四天王、崇福10大寺院,可现存的原物只剩下法隆寺保存的4万余座,这就是世界最古老印刷品的命运。实际上1966年在韩国庆州的佛国寺发现了印刷的《陀罗尼经》,虽没有标明年代,但据说可能比日本的百万塔更为古老。因为它使用了武则天创造的则天文字。但由于“圀”这个则天文字后来一直使用,所以?庖坏慊共荒苋范ㄋ舻氖贝?/p>日本的10大寺院,曾各收藏过10万座装有咒文的三重塔,现在只有法隆寺仅存4万余座,具有象征性的意义。免于战乱和天灾就充分表明了保护小塔和咒文的强烈意识。
    圣德太子被视为救世观音或如意轮观音的化身。据相传,安置在梦殿的救世观音像是按圣德太子的样子作的,到1884年佛诺罗萨美国东洋美术史学家。打开梦殿的门扉为止,救世观音像一直被视为秘佛。当然救世观音像与太子身高相等,同金堂的释迦三尊像一样属于北魏式。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