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45)

2025-10-09 评论

    同时,汉城的清政府驻朝鲜总理公署也遭到日军袭击。作为袁世凯的后任留在那里的唐绍仪当即去英国总领事馆避难。
    同一天,上午十一时,联合舰队的第一游击队“吉野”、“秋津洲”、“浪速”三舰从佐世保港出发,“松岛”、“千代田”、“高千穗”、“桥立”、“严岛”五舰继其后。接着,第二游击队的“葛城”、“天龙”、“高雄”、“大和”诸舰也起锚了。
    运载清军增援部队的英轮“爱仁”号和“飞鲸”号也在这天到达牙山。两船送来了一千三百名清兵,是增援的第一队。第二队清兵九百五十人,乘英轮“高升”号,在这一天的午后也从大沽起航。
    从朝鲜逃出来的袁世凯在7月21日抵达天津。他自然要向李鸿章汇报朝鲜当地的情况。当北京要他出面时,他称病留在天津,目送增援牙山的第二队士兵离去。
    “除了战争再没有其他办法吗?”
    尽管李鸿章已经看出这场战争不可避免,并且也下了决心,却还想找找避战的最后手段。
    外国顾问告诉他,主力舰“定远”和“镇远”的主炮只有三发炮弹,使他大为震惊。
    “‘定远’和‘镇远’各三发,只有六发?”李鸿章茫然地说了一句。
    “不!‘定远’一发,‘镇远’两发,共计三发!”顾问的回答是冷漠的。
    “定远”和“镇远”各有四门主炮,舰炮究竟是干什么的呢?
    李鸿章担心地思索起来。五月间他刚刚检阅过海军,那时没点检储备的炮弹,真是一个大错误。为建造颐和园万寿山而挪用了海军预算,所以装备不完善本是意中事,可是,到了决定迎战之时才知道竟没有炮弹。
    “军械局长没有报告这种事……”李鸿章脸色苍白。
    “不问他,他是不会报告的,这在中国海军里早已成为惯例……不,似乎不光是海军。”顾问讥讽地说道。
    李鸿章想了想军械局长张士珩那张温厚的脸孔。不错,问他的事都一一做了回答。李鸿章忘了问炮弹数,不,不是忘了,而是以为没有那个必要。原来也知道炮弹数很少,但哪里能想得到竟少到这种地步。
    “战争是不能避免了。”袁世凯说道,“不,实际上,战争已经开始了。”
    “伊藤博文,不过……”
    李鸿章曾评论说:在日本政治家中,伊藤博文是最可信赖的。
    “对手不是伊藤而是陆奥!”
    “可陆奥只是个外交大臣,伊藤是他的上司总理大臣,按理可以辖制住陆奥的……派一个特使去找伊藤,怎么样?”
    到了此时,李鸿章还梦想弄出个奇迹来。
    “无济于事……能不能接待就是个问题,何况还需要过陆奥这一关!”
    “可也是……不过,光靠这三发……”
    “只有尽快补充,别无办法。”
    从某种意义上说,袁世凯比李鸿章更现实。
    牙山在仁川以南大约七十公里处,正当海湾凹进去的地点。堵在海湾出口,有一个小岛,名叫丰岛。
    日本舰队的任务是把牙山湾的情况侦察清楚。
    舰队接到上级命令:如附近的清军舰队弱小,不必攻击。若强大,予以攻击。对此,舰队参谋釜谷大尉解释:“弱小还是强大,不经过对战怎么能知道?遇到敌舰,开炮打它就是了!”
    7月24日,日本海军在丰岛海面发现了中国巡洋舰“济远”号和炮舰“广乙”号。但是,陆奥外相准许海军自由行动是在7月25日以后,因为日本要求清政府答复的期限为7月24日,不超过这个期限还不能炮击。
    日本舰队等了一天。从佐世保港出发时,它们就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中国的“济远”号和“广乙”号情况如何呢?同日本舰队遭遇的24日,清舰还没有接到日军前一天已经占领了王宫的消息,应该传送情报的汉城公署也遭到日军袭击,负责人唐绍仪躲到英国总领事馆去了,无法火速通知海上的舰只。
    “济远”和“广乙”是运送援军来的,肯定也知道事态的严重性,但怎么也没想到日本舰队会发动攻击。双方舰队照面时,日本军舰毫无举动,“济远”和“广乙”两舰虽极度紧张,但也没有立即进入战备状态。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