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这会成为我被诛杀的借口。”猛兽般的吕布还是机敏的,他野性的本能嗅出自身的危险气息,于是便整合手下,转往东北,越过中原投靠河内太守张杨。
吕布如风一般地来到南阳,又如风一般地离去,而襄阳则感受了这股疾风的余威。
河内的张杨本是丁原的部将,和吕布算是同僚。因此,吕布才亡命投靠。但虽说如此,张杨是丁原的部将,吕布便是其杀主的仇人。吕布这次投靠的对象,可以说也蛮危险的,不过,吕布并不在乎这点。
任命张杨为河内太守的是董卓,因此张杨并没有道义去庇护杀害董卓的吕布。长安的李傕也催促他把吕布捆送长安。这干人不能与董卓相比拟,但却依然能挟天子以令诸侯。
“将我抓去卖给长安,比杀了我还划算,一定少不了赐爵封位。”吕布故意讥讽昔日同僚,加以牵制,一边伺机离开河内。张杨不愧为乱世一雄,并不至于为求生存而出卖旧友,吕布就料准这一点。
“听说吕布还想去投靠袁绍,摆出要人回报的嘴脸。”一天,诸葛玄向刘表请安,刘表告知他这件事。
“大概去吹嘘自己如何干掉谁都杀不了的董卓吧?”
“话说回来,诸葛先生,您认为袁绍会如何对待吕布?”刘表问。
“大概寝食难安吧?这种烫手山芋,敷衍他一下,就会想办法打发掉吧?”
“我倒不这么认为,”刘表自信满满地说:“袁绍既要与公孙瓒交战,又要应付黑山贼等盗群,正需要刚勇的将军。为免寝食难安,大概会让他离开身边,派他去打仗吧?当然一旦没有利用价值,就会毫不留情地除掉他。”
诸葛玄点头赞同,其实他想的也是一样。所谓“敷衍一下”也含有令他和盗*战的意思,“打发”则包括杀掉的意味。
“对了,有件事想麻烦先生,可否请先生出使长安?”刘表说。
五
刘表和皇室的关系虽远,但还是沾上了边。他号称西汉景帝之子、鲁王刘余的后裔,只不过刘余还是武帝的异母兄。当时自称和皇室是远亲的人必定有数万人,孔明后来臣侍的刘备也是其中之一。刘备也号称武帝庶兄中山王刘胜是其祖先。
不过,比起刘备家贫得织席卖履,刘表可是生于山阳高平(今山东省)的名门,年轻时还被荐为郡内八俊之一,是身高八尺余的彪形大汉。
所谓“北有刘虞、南有刘表”,刘表还是有点来头。而幽州刺史刘虞也和皇室有关系,他为人质朴,重视农政,政绩良好。黄巾乱起,中原动荡,据说仰慕刘虞之治,移住幽州的人有数百万之巨。刘表亦有所悟,他拉拢荆州有势力的豪族蒯越、蔡瑁等人,也有一番政绩,许多人因此移住此地。诸葛玄也在此中。
刘表继被孙坚所杀的王叡之后,被任命为荆州刺史。
州包括很广大的地域,其中有郡,郡下有县。实际负责行政的是郡,郡的首长叫太守。巡察诸太守及其下的县令是否尽职的,则是州刺史。原来刺史并非地方行政长官,而是负责监察。起初和郡太守二千石俸禄相比,州刺史只有六百石,但是后来刺史力量逐渐增强,兼为州中心地的行政长官,俸禄同于郡太守。至东汉末年,刺史不仅有行政权,还掌有军权。
刘表担任荆州刺史,掌管襄阳地方的行政、军事,形式上应巡察整个荆州,但政敌袁术的根据地南阳事实上也隶属荆州,刘表的力量当然未及此。这个时代也有自称刺史或太守的,但通常都是由实力者自行任命。
兼有行政权和军权的刺史,已不同于往昔的刺史,因此被改称为“牧”。刘表正式的官名便是“荆州牧”。至于是谁任命他为荆州牧的呢?其实也无可追究。他是实力者,可以任命仰其鼻息者为太守或县长,而不需听人任命。
不过,自封的总是难听,州牧这种要职当然要天子任命才名正言顺。因此,刘表派人出使长安,想获取正式的派令。被选为使者的人即是诸葛玄。
虽说只是形式上的使者,但能被选上,可以说明受刘表重视。诸葛玄不回阳都而滞留襄阳,代价总算有了回报。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