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孔明(2)

2025-10-09 评论

    一
    东汉光和四年(181年)记载有两次天象异变:
    六月庚辰,降下鸡蛋大的冰雹;九月庚寅,出现日食。
    这一年为闰年,有两个九月,日食发生在第一个九月的初一。琅琊阳都县诸葛珪一家的次男即在闰月九月初一诞生,取名为“亮”。亮为光明之意。后来,依照惯例为自己取字号——孔明(非常明亮之意),与本名并用。
    诸葛珪为泰山郡丞。当时郡的最高首长为太守,俸禄二千石。太守之下,即“长史”和“丞”。长史司掌郡的军事、治安权,丞则负责行政,两者都是六百石俸禄的官职。由于丞是责任繁重的官,诸葛珪令妻子回故乡阳都待产,自己留在任地。
    获知生下男孩时,诸葛珪在备好的丝巾上写下大字“亮”,交给管家甘海,说是孩子的名字。他还附上一封信给妻子,内容是:
    虽然相差一个月,但同属九月一日生。也许就如日食所暗示的,今后将是黑暗的时代,取这个名字就是希望这个孩子能为世人带来光明,而且也和他哥哥的名字非常相似。
    诸葛珪还有一个八岁的儿子,名瑾。瑾是纯粹而坚硬的玉,玉能发出温暖的亮光。兄弟的名字都有玉的美质,所以才说非常相似。
    “婴儿可是长得快喔。”甘海说着,花两天工夫策马驰往阳都。
    泰山郡的郡治(太守驻在地)位于泰山麓的奉高,由此至琅琊阳都,大约一百六七十公里,多为山路。甘海途中在蒙阴县过一夜。只是为传达取了什么名字,还不到十万火急的程度。
    “还是住在琅琊好。”越过龟蒙顶山,沿着沂水进入琅琊时,甘海如此感叹道。
    甘海也是琅琊阳都出身。甘家和诸葛家渊源由来已久。
    东汉继西汉采取郡国制度。由中央派遣太守者为“郡”,皇族封王之地为“国”,郡与国同等级。皇族的王只有名义之份,实际上由中央派遣的相掌管一切。因此,郡太守与国相同等级。
    琅琊位于山东半岛南端,国内有十二个县城,诸葛家所在的阳都便是其中一县。
    秦始皇似乎对琅琊有所偏爱,天下统一之后,屡屡巡幸该地,为纵情于山水,曾滞留长达三个月。他偏爱芝罘、琅琊,想来是因为这些地方面海的缘故吧。上书秦始皇说海中有三神仙可求不老不死之仙药,并因此获得巨资的方士徐福,也居住在琅琊。秦始皇所钟爱的琅琊在当今的青岛市一带,诸葛家所居的阳都位于该地正南方。
    据传,今日青岛市西方约八十公里处的诸县,即是诸葛家的原籍所在。据说其本姓葛,迁居阳都时,当地也有葛姓一族,为区别起见,才使用表示“诸县葛氏”的诸葛复姓。这应该是事实。现在胶州湾西边仍有名叫诸城的地方。
    甘海抵达故乡阳都,刚办完交付的事情,就受到故旧的包围。
    “甘海先生,当前天下形势如何?可否告知?”众人来到诸葛家,怂恿甘海高谈阔论。
    泰山乃天下名山,为天子祭祀天地神祇之处。有所谓在泰山顶上堆土(封),于泰山下的梁父山扫土(禅)的“封禅”仪式。这可不是普通的天子可以任意举行的,唯有使天下真正归于太平的圣天子才被获准。据说汉文帝当朝时天下大治,虽然朝臣多所怂恿,汉文帝仍表示还不到时候,而未敢举行封禅之礼。
    封禅可能百年难得一次,但天子和诸侯则是每年在泰山祭献供物。负责供祭的使者队伍浩浩荡荡地自洛阳而至,接待这群人可以说成了泰山郡官员的主要工作之一。因此,就连诸葛珪喜获麟儿,也不得归返不远的故乡。
    泰山不仅是官员,也是各路人马汇集之地,五花八门的消息经流此处。所以,阳都的人得知甘海自泰山而来,都迫不及待地追东问西,是很自然的事。
    甘海约摸三十岁,可是大概皱纹多的关系,看来比实际年龄要老。被人称呼先生,甘海一下子涨红了脸,大声咳嗽起来,他可是道地的老实人。
    “宫内发生大事了。你们可不要大声喧嚷。”
    “发生什么大事?”阳都众人也听过关于洛阳宫廷一些纷乱的传说,他们期待甘海能带来更新鲜的话题。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