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耳公是指刘备。
“当然了。对方和咱们荆州主子半斤八两,刘备岂能满足?”
孔明边想,边听甘海说活。
“大耳公现在还在袁公阵营,但已有意离开。他似乎很热衷建议袁公和荆州牧刘表结盟。”
“结盟的事不是最近才开始的。咱们荆州主公一直犹疑,话老是谈不拢。袁公大概也希望现在能和荆州结盟。”
“大耳公对袁公说,结盟的事没谈拢是因为说服力不够,他愿意亲自去说服荆州牧。”
“我没听过刘备先生有何辩才。”
“没错。他只是想离开袁绍阵营,才自告奋勇要当使者。”甘海说。
孔明颇能理会刘备的心情。他要是继续待在袁绍阵营准是完蛋,想乘现在一走了之。
“那么,袁公怎么谈呢?”
“袁公现在的心情就像溺水攀木一样,他授兵给大耳公,令他前去汝南。”
“曹公当然会防备啰?”
“他派遣将军蔡阳往那边防守。”
“那不就分出官渡的兵力了吗?”
“其实……”甘海明知四下无人,还刻意压低声音说,“听说大耳公的使者已经来到咱们荆州。那是糜竺和孙乾二人。”
“哦!”
“咱们荆州主子非常高兴。”
“有人拜托,谁都会高兴吧……”
“也许吧。他在新野设地迎接刘备的人。”
“是吗?”
孔明这时想起庞德公的话:“荆州的主子未必一直都是刘表。”
曹操要是如此想的话,可能就错估了。如果一直是刘表的话,那就没什么大不了。但假如换成更厉害的人物当荆州主子,曹操的天下谋略恐怕就有一番苦头可吃了。
孔明喃喃说了一句“是吗?”是因为庞德公告诉他的问题已经有了一部分的答案。
一提到刘备,就令人联想到关羽,然后,就是猛将张飞。但,这之外就没听说刘备幕下有什么智谋之士。
一
刘备投奔荆州刘表,是建安六年(201年)九月的事。糜竺和孙乾事先会见刘表,取得对方的接纳。刘表殷勤欢迎刘备,令其部队驻屯新野。
新野位于襄阳东北约五十公里,正是湍水和清水的汇流处,此水南流在襄阳一带注入汉水。清水现在称白河。一旦北方遭受攻击,新野便可作为襄阳的防卫据点,所以算是要冲。它也是篡夺西汉的王莽起先受封的土地,他建立王朝时,便因此地之名,而选择国号为“新”。
对新来的亡命客就委诸要冲之地,看来的确像是刘表的宽大作风,但刘表的本性是,表面看来宽大,其实内心多疑。他悄悄监视着新野刘备军的动向。
建安七年(202年),刘表命令刘备北进。
刘备向南阳郡的叶地进兵,曹操则派遣夏侯惇和于禁两将防备。刘备放火燃烧驻屯地,假装撤退,等夏侯惇军追来,再以伏兵将其击溃。翌年,曹操亲自率兵,在西平击破刘表军。不过,这些战役规模都很小,只是具牵制作用的小战争罢了。
曹操的主力当然针对着北方的袁绍阵营。虽然袁绍因官渡和仓亭两战役失败而撤退,但其势力仍不可轻侮。袁绍在建安七年亡故,其子袁谭继位,依然与曹操对抗,而且,袁家势力还与盘踞东北的乌丸族结合。因此,只要曹操一日不消灭此大敌,便无法对荆州展开正式的攻击。
乌丸族亦写成“乌桓”。《史记·匈奴传》记载,冒顿单于击破东胡,杀其王,掠夺人民与家畜。此时战败的东胡分成南北两部:北方据有席拉母勒河流域的部族,称为鲜卑;南方据有拉瓦河流域的部族,即乌丸。
这支部族信奉黄教,被视为土耳其系或蒙古系民族,在东汉时代曾接受东汉酬劳,为其防堵匈奴和鲜卑。但在东汉后期,反而与鲜卑、南匈奴联手,屡屡侵犯东汉边境。他们原本就属战斗性的部族,此时期又出现优秀的领导者,势力便日益强盛。
在与袁家、乌丸势力为敌的期间,曹操无暇顾及荆州,顶多只能以小部队做牵制性的攻击而已。在西平战役之后,就连这种小战争也不打了。荆州局势于是获得平稳。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