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麾下重臣屏息望着苦恼的主君……在下决断那一瞬间,势必可以大大提高士气。”
“你很能了解我的心意,比子瑜还要敏锐。”
“不,家兄只是没说出口而已。”
“是吗?也许是吧。”
“也许有点冒昧,可否请将军下决断之前暂时退席?在下认为这样可能比较好。”
“要吊足大家的胃口吗?”
孙权单边脸颊浮起笑容。孔明则又用手抚摸奏案,凝视着孙权,问道:“这可以一刀两断吗?”
“可以……就这么办吧。”孙权回答。
不久,孙权召集部下在大厅开会。主战派巨头周瑜尚未从任地鄱阳赶到。议题是从与曹操开战或投降,二者选一。如果决定与曹操开战,就将和顺汉水南下的刘备共同作战。
“刘豫州派遣军使来了。他是子瑜的弟弟,名门出身,我们先听他说说豫州的意见。”
孙权要求孔明大展其辩才。
强弩之末势亦不能穿鲁缟。
孔明首先引用《史记·韩长孺传》中众所皆知的成语。鲁缟,即鲁国所织、质地极薄的丝布。再怎么强的弓所发射出来的箭,一旦到达它最远的极限,其势便失,此时的力量就连薄丝布也无法射穿。
孔明的意思是说,从邺城出发的曹操军,到达长江流域,就形同“强弩之末势”。
接着,孔明又指出曹操水军极弱,在玄武苑的湖内做水战训练,如同鲁肃所说的,简直是办家家酒。曹操军真正有水战经验的,只有江陵的水军而已。他们还是曹操从刘表那边夺取过来的,对曹操没什么忠诚可言,其中甚至有一些将领也许想伺机复仇呢。——这样的对手,有什么好害怕的?
“话又说回来,这一阵子,东吴的水军不是把荆州黄祖的水军打得体无完肤吗?这种胜利的*,应该还没有消失才对。诸君当中,有许多人都打过这场胜仗。而敌军应当比那时候还要弱,因为他们是被以往毫无关系的曹操所指挥,而曹操和他的主将都不懂水战。我们岂有败给这种对手之理?如果不战而降,不被几世史家耻笑才怪。在下现在甚至就听得到他们的笑声。这真是可耻的事啊……”
孔明的语气一点也不激动,但是句句刺入众人的胸口深处。
“曹公拥戴天子,我们如果违背他,将会被称为朝敌。”
和平派的张昭,提出的反论显得软弱无力。
“曹公并非拥戴天子,而是挟持天子。这是众人皆知的事。如果说这样也算是拥戴天子,那么,以前的董卓也算么?不遵从这个凶恶的董卓的,可有人被称做朝敌?”
对于孔明的嘲讽,张昭毫无反驳的余地。
孙权则依然扮演苦恼主君的角色。
“曹操是在天子身边的汉贼。”孔明果断地说,“打倒此贼,才算是天下的忠臣,不是吗?曹操一旦败逃于北方,就无威胁东吴的势力存在了。刘豫州的荆州和孙讨虏的东吴都将立足于不动的基盘。如此形成三分天下的局势,天下众生也可获得安养。”
孔明在此特别强调,对曹操作战之后,荆州将为刘备所有。
五
如果周瑜也在场,恐怕会反问:“谁规定战后荆州归刘备所有?”
如何反驳这一点,孔明也早有准备。
其实东吴也是力有未逮,沃野千里是事实,但耕作的人却很少,也就是人口过疏。耕作的人少,意味着拿武器作战的人也少。
刘备虽说是败逃,然而刘琦有万余兵众,关羽也有大约同数的兵众,加上当阳几乎无战而逃的兵众约一万五千,总共约有四万兵力。
东吴对外极力隐藏兵力,其实兵力极少,四万的刘备军对孙权军而言,如同救世主一般。但是,东吴的领导层绝口不提此事。不,应该说,就连领导层当中,也仅有少数知道实况。
“我方的确是前来求助,但,也是帮助贵方。”
孔明打算最后再提出这句话。他老早就从江南各地的佛教徒集团得知上述的事实。遭笮融杀害的豫章郡佛教徒集团领袖徐习之弟徐季,一直都传递各种大小情报给孔明。孔明随时可以掌握东吴方面的正确兵力。不过,孔明打算不到最后的关头不打出这张王牌,因为要是有人质疑“是谁提供这个情报给孔明的?”第一个被怀疑的,恐怕就是孔明的哥哥诸葛瑾。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