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你广告中的某些东西所吸引了,”裘里安·坡说“你还记得吗?‘任何工作都可以考虑,除了婚姻以外有求必应(11)’,你看来并不像是一个在女人的手里受过伤的人,”他歪着头说:“或者说,有的伤痕已痊愈了?”
班奈耸了耸肩。“没有,我从来没有尝试过。我的父母倒真的让我对婚姻有些迟疑。”在裘里安偶尔用微笑或颔首表示鼓励的过程中,班奈简略地描述了他的家世。他母亲是意大利人,一个自我意识极强的天才女高音;他父亲则是美国最善于养成的一种怪人——是作家,也是探险家,一个不合时代潮流的生物。他经常外出,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喜马拉雅山区,或在安第斯山区研究植物,或到印度和流浪者共同生活。他孤高不群,尽可能少回伦敦。但就在他有一次返回伦敦时,在一次歌剧表演中,和班奈的母亲邂逅。错把激情当做爱情之余,他们结婚了,班奈即是这桩姻缘的产物。但平凡的家居生活对男女任何一方都缺乏吸引力,小婴儿被送到马赛的一名远亲家中抚养,然后又送到寄宿学校去。他的父亲有一次带着简单的行李离家,自此杳如黄鹤。他的母亲则远赴米兰,和一个年轻的男高音同居了。班奈在一群男孩子之中长大,不知父母飘泊何方。
班奈停下来调节呼吸,并喝了香槟。裘里安点了点头。“是的,他说:“我能想象这会使你对家庭生活的乐趣产生误判。自此之后你再不曾见过令尊或令堂了吗?”
班奈回顾童年生活。若是他和母亲在街道上擦身而过,他也认不出那是他的母亲。
他最后一次见到他父亲时,已十八岁了。他被召唤到他父亲的伦敦俱乐部吃午餐,并讨论他的事业。他记得很清楚:一桌子好酒、好菜,而他父亲那饱经风霜的脸孔上,有一对茫然而疯狂的眼睛,他有一箩筐的理想,却不惯于人和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一面喝着咖啡,他一面将他事业的策略传授给班奈。“只要你不是一个芭蕾舞者,不要介意你在做什么。”
他送了班奈这句智慧的箴言,还附赠他一张一千英镑的支票和一杯葡萄酒。打从那次晤面后,班奈再也不曾和生父谋面,只有一次接到他从喀什米尔寄来的贺卡,祝他二十一岁生日快乐。实际上,他已经超过二十四岁了。
裘里安大笑不迭。“原谅我,”他说:“有的地方确实好笑。”他看了看手表,又说:“希望你能留下来进餐,我想再多了解一些。再说,我们今天吃的是最后一次冬天的菜肴,我想你会从中发现家庭生活的趣味。”
班奈很高兴地接受了。他显然已通过初步的测验,而且他发现自己满喜欢裘里安的,因为人人总是喜欢好听众的。喝完了香摈酒,班奈心想:不知秋秋是否会加入晚间的餐叙?
“如果你想洗手,洗手间在大厅的那一端,”如今对于卫浴设备有敏锐判别的班奈,刚好趁此良机做一番非职业性的探索。结果他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迷你型的摄影艺术廊中,只是到处可见得到铝管。沿着墙面挂满了运动生涯的纪念照——在滑雪的裘里安,在划船的裘里安,手执猎枪及一些被猎杀的动物的裘里安,看样子好像是在非洲。还有些照片中,裘里安站在巨型鱼类的旁边。裘里安的伴侣清一色是男性,每个人都拥有一身古铜色的皮肤,个个笑逐颜开,活跃在充满阳光的天地中。班奈一面用一条毛巾把手擦干,一面猜想着裘里安到底从事的是什么样的职业,才能供应如此的生活。后来,他便走回裘里安所在的大厅。
裘里安又在打电话。班奈正想再看看壁炉附近的那些照片时,秋秋踏着猫儿般的轻巧模特儿步伐走进来了。她的服装是流行的蝉翼般质料。双腿修长,足蹬高跟鞋。班奈本能地扯了扯自己的领带。
秋秋微笑道:“每当我需要裘里安的时候,他总是在打电话。你能帮助我吗?”说着,她递给班奈一条沉重的金链。“它的搭扣很复杂。”说完,她转身背对他,撩高一头秀发。班奈踮脚而立,一股暖香的昂贵气味钻进了他的鼻孔。那气味来自于她的耳垂和颈根。
他一面摸索着项链的搭扣。“抱歉,”他说:“我没有太多这样的经验。不过如果你需要人家帮你系领结,我倒是个高手。”他退后一步,如云的秀发一泻而下,他的脉搏律动也回复了正常。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彼得·梅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