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悠悠馆(19)

2025-10-09 评论

    从中国的角度看,知道世界上还存在着平等的国家,大约是在鸦片战争以后的事。
    中国的六部制度起源于北周【注】,这种制度一直沿袭到清朝。清政府所设六部如下:
    户部——管理税收、财务。
    吏部——管理民政、人事。
    兵部——管理军事。
    工部——管理治水、土木、建设。
    礼部——管理仪式、典礼。
    刑部——管理司法。
    【注】三省六部制源自隋唐。原作者误作北周——译者注
    过去,中国的历代王朝和外国交往时,在礼节接待等方面,多半由“礼部”处理。“户部”掌管和外国人做生意,收纳进口税等事宜。由于存在不少问题,鸦片战争之后经过相当长时间,好容易才设立了“外务部”。
    三千年以来,中国历代王朝一直沿用六部制度。由于六部的数字是六,人们一直对六表示敬意。但鸦片战争后,不能再拘泥于六这个数字了,于是将兵部分成陆军部和海军部。此外,还设置了邮政部和学部。
    清政府的各部长官均称“尚书”。每个部有满族、汉族尚书各一名。负责财政的户部的满族尚书由那桐担任,而汉族尚书则由被称作“硬骨头汉子”的鹿传霖【注】担任。
    【注】鹿传霖(1836—1910)清末直隶定兴人(今河北省),字滋轩,同治进士。曾任陕西巡抚、四川总督。1900年(光绪26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募兵三营护送西太后逃至西安,之后授两广总督、军机大臣。回京后,兼督办政务大臣。1909年(宣统元年)任东阁大学士——译者注总之,中国衙门相当复杂,而外务部则是一个更加复杂的机构,除尚书外,还设有“总理大臣”、“游说大臣”。
    当时,外务部的总理大臣由清朝的实力派——军机大臣庆亲王兼任。
    庆亲王是清朝有名的乾隆皇帝的第十七子永璘之孙。无论从出身门弟,还是从才于看,此职除庆亲王之外他人莫属。
    策太郎看到名单中所列庆亲王之处,都用铅笔注上:“此人特别吝啬”。
    在庆亲王名字旁边则用铅笔记上两个名字:
    陶大均——主管行政杂务。
    萨荫图——俄语翻译。
    看来,任用陶大均,与那桐重视文保泰有关。后者萨荫图,可能是和俄国关系密切而设置的俄语翻译吧。
    辅佐总理大臣的游说大臣,原由王文韶担任,最近却由那桐亲自担任了。
    目前,外务部尚书中的汉族尚书由瞿鸿机担任,满族尚书则由那桐兼任了。
    由此看来,外务部由庆亲王和那桐掌握着实权,而且二人属同一派系,可以说是坑邃一气。至于与此二人关系密切的文保泰,则是代办杂务的重要人物。
    要买通这些人,花钱少了是不行的,非花费惊人的巨资不可。当然,从表面上说,庆亲王、那桐都不会直接沾污自己的手。所谓代办杂务,当然非文保泰莫属了。
    策太郎将胳膊放在桌子上支撑着身子,一边仔细看名单,一边思考各种问题。
    此时,他好像感到自己的国家即将被卷入到巨大的漩涡里似的,顿时觉得眼前一片昏暗。
    想到这些,他身体不由得发起抖来,过了许久尚未平静下去。

    每个人当接受一项任务时,都希望了解那项工作的性质和意义。策太郎不断询问那须启吾,就在于此。这也是理所当然的。
    如果知道了别人提供的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舞台,任何人都会兴奋的。可是,能在这个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只是极少数人。多数人的工作并非不重要,然而,在整个历史舞台上,他们仅仅充当小角色而已。
    人世间这个舞台实在太巨大了,人们往往看不起那些不显眼的角色。
    就像齿轮上的传动齿,缺一个也不行。但是,在庞大的机器里做一个轮齿,不分昼夜地转动着,真是多么孤寂啊。
    当策太郎从整个人类一直想到个人的命运时,不禁感到做轮齿的悲哀凄凉。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