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悠悠馆(18)

2025-10-09 评论

    那须回到屋里,自言自语地打开了抽屉,毛手毛脚地乱翻文件、笔记本。隔了一会儿总算是把忘带的东西找到了。他才露出了放心的神态,小心翼翼地把一张纸放到公文包里去。
    也许,那须感到自己的狼狈相已被一策太郎看到了吧,他难为情地笑了笑,说道:“你在这里等我回来也许会闷得慌,你看看这个吧……”说着,他从胸前口袋里的一叠纸中,抽出几张递给策太郎。
    “这是什么?”
    “你看了就会明白的。也算是一种学习吧……好了,这下子我真的要出去了。你要离开,一定得告诉老妈子把屋子锁上。拜托你啦!”
    离开屋子之前,那须故意放慢脚步。一关上房门,立刻响起急促的脚步声。
    策太郎独自坐在桌前,心想,现在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像那须启吾这种掌握国家命运的人,急急忙忙地行动,不正说明他们正在紧张地处理和决定重大事情吗?……想到这里,策太郎不由得忐忑不安了。
    他打开了那须临走前给他留下的文件。
    看来,像是一份名单。
    文件是铅印的,很多地方弄得黑糊糊的。大概是油墨未干时,给手指头弄脏的吧。
    上面列着中国人的名单。这些人名大都听说过。
    看来,这批人都是清廷要员。有的是用铅笔填写过的,名单的周围还画着不同颜色的线条、圆圈、二重圆圈、三角形和打上X印。
    策太郎一边看一边忖度着:这兴许是不同派系的名单。
    很可能是某人在出席情报工作的秘密会议上,就清政府要人们的复杂的派别关系,及每个人物的性格加以说明的参考资料吧。一定是因急需而匆忙赶印出来,墨迹未干便发给了有关人士。
    印出来的名单横七竖八、排得很乱。都是清政府政界方面的有代表性的人物。为此,没有官职的文保泰的大名,未出现在名单上。
    可是,在字里行间用铅笔写的注释中,却发现了文保泰的名字,而且上面还画了二重圆圈。另外,还用两条带有斑点的平行线将文保泰和那桐的名字连起来,并用同样的线条把那桐与庆亲王也连在一起。
    至于庆亲王与袁世凯之间,则用齿状线连接起来。袁世凯与张之洞之间,则用蓝线连接起来,还打上X形符号,大概表明他们关系不好。
    在这张表上,连已故的李鸿章的名字也印上去了。这显然是说明,虽然李鸿章已死,但他那一派人的势力还存在。同时,在这些名字之间,都用各种线条连接起来。凡是用红线和李鸿章连接在一起的,估计都是李的直系。像袁世凯、伍廷芳、盛宣怀等。
    策太郎在寻找与自己有联系的人的名字时,发现了那桐的名字,他略微惊异了一下,心想,“那桐真是权势不小啊!”
    那桐的名字就像车轮的轴,他名字周围布满了不同的放射状线,哪一条线都没有打上X符号。这说明那桐和任何人都相处得很好,从而证实“那桐是政界游泳技术的冠军”这种传闻。那桐与庆亲王之间则特别用一条红线连接起来。
    清政府要人中与日本关系最深的,勿须赘言,当属外交界人士了。
    过去,中国历代王朝一向不重视对外工作。实际上,与其说不重视,莫若说他们都不承认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更为恰当些。
    正是这种原因,才有所谓“中华思想。”
    所谓“中华思想”,就是说“世界”是中国。
    远离“世界”,处于各个角落中的部落,虽然勉强算是国家,但由于他们得不到中国皇帝的恩惠,实际上被中国视为可怜的番邦。那里的人们,很想获得皇帝的恩赐,不辞万里,带贡品前来朝拜。
    中国历代统治者认为中国之外的国家,只不过是保护国或土侯而已。中国当然不能对他们采取对等的态度,只能用慰抚的方式进行交往。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英国也好、葡萄牙也好,均被视为番邦。他们与中国在广州进行的交易,都被认为是对中国的“进贡”。他们从遥远的地方将各种特产献给中国,而中国为了安抚他们,也将本国的特产赐给他们,以示褒奖。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