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悠悠馆(36)

2025-10-09 评论

    再说,文保泰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芳兰把他死的情形从头至尾地重新说了一遍。
    她比秘书讲的详细得多,总算有了些头绪。
    虽然芳兰详细汇报了文保泰死的前后经过,然而,他到底是怎么死的?这个迷始终没解开。
    怀疑担当机密联络任务的芳兰,的确不合适。
    不过,那桐这类人,除自己之外是谁也不信任的。就是对将他培养起来使之飞黄腾达附于麟尾的庆亲王,他也不相信。何况芳兰是庆亲王寄养的,怎么能相信她呢?
    那桐起用芳兰,只不过受庆亲王之托,难以谢绝罢了。
    那桐过去任户部主事时,自然没有什么权势。可是,现在不同了,他已是大臣尚书。很多事无须亲自过问,尤其是钱财,他是不宜直接插手的。可是收贿,必须有个证人。而芳兰又是受庆亲王之托,况且,除芳兰外又无其他合适人选。总之,那桐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芳兰的。
    他不大相信芳兰,然而又不使对方察觉,这就是那桐的为人特征和手腕。而这些就成为那桐升官发财的有力支柱。
    那桐和芳兰谈话时,总是尽量避免和芳兰的视线相接触。每当他与芳兰对视,就仿佛会被吸引过去似的。
    当芳兰汇报文保泰被杀的详细过程时,那桐完全像是坐在剧院的最前排看戏似的,觉得非常清楚。他心中暗自思忖:“芳兰的口才非同一般。看来,自己对她要多加小心啊。”
    “真奇怪啊。我有生以来还没有见过这种事。”芳兰汇报完毕,用这样一句话作了小结。
    “你今年几岁了?”那桐突然问道。
    “是……唉,已经二十二了。”棒槌学堂·出品
    “别说你没有见过这种事,我活了五十年,也从来没听说过一个人从屋里面扣上门栓,居然还会被人杀害的。”
    其实,那桐边听芳兰汇报,边用怀疑的眼光盯住芳兰,想从中找出漏洞。可是,直到她汇报完毕,也没有发现任何破绽。那桐对她更加警惕了。
    昨天,芳兰和文保泰很顺当地送来一百万元,当时,文保泰绷着脸,太阳穴还微微跳动,可是,芳兰却和平素一样,坦然自若。
    在百万巨款面前处之泰然,那桐觉得她真是个难以捉摸的怪物。
    “唉!真是令人不快……”
    芳兰离去后,那桐嘟嘟嚷嚷地自语道。
    她走后,庆亲王的使者来了。
    “嗯?您来了。有何贵干?”
    那桐发挥了他那有名的阿谀奉承的本领。
    可是,使者摇摇头说:“不,没有什么别的事。我只是向您报告,据说俄国公使要来拜访。”

    北京的衙门都设在清朝皇帝居住的紫禁城旁边。兵部、工部所在地正处于外国公使馆所辖地区和被指定为治外法权地区,义和团事件发生后被迫迁移。
    外务部恰好不在上述地区之内,所以未曾迁移。
    如前所述,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旧体制是不承认世界上有和中国对等的国家存在的,毋须设置管理外交事务的行政机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才不得不承认存在对等的国家。
    咸丰十一年(一八六一年)设立管理外交事务的行政机构。这个机构最初挂的牌是: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地点是在北京的东堂子胡同,房子利用了原来的“铁钱局公所”(即制造局)。同时为了招收学习外语的学生和供归国外交官们在北京逗留时居住,还将“铁钱鑢房”(即货币铸造所)加以改建,起名为“同文馆”。
    不过,同文馆很快被撤梢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称外务部。民国成立后又改称为外交部,而且将该部迁至邻近的石大人胡同的原“宝源局”内。这是后话,不必多提。
    光绪二十九年,外务部设在东堂子胡同的一所粗糙而又古老的房子里。
    外务部总理大臣兼军机大臣庆亲王,事务繁多,并非每天都到东堂子胡同的外务部视事。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