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悠悠馆(38)

2025-10-09 评论

    军机处,就是军机大臣平时聚会的场所。每日早晨军机大臣在乾清宫议事、休息。这个被称作军机处的地方,实际上是个休息室,并非正式的衙门。
    这时,那桐随机应变将责任推到有名无实的军机处去。
    莱萨公使气得面红耳赤、怒不可遏。但不管对方怎么说,那桐总是以不变应万变。
    莱萨愤然离去。不多一会儿,庆亲王的使者陶大均来访。
    “昨天夜里,王爷(指庆亲王)说今天晚上开会的地点照旧,还在烧酒胡同。天津方面也有人来。听说参加会议的人为了那件事(指丢失二十五万元一事)还带了巡警来呢。”陶大均悄悄地说。
    昨夜,庆亲王避开俄国公使莱萨,到那桐家里,商议召集有关人员开会,研究丢失二十五万元的事。陶大均正是为此事来通知那桐的。
    “那个……那个带来的巡警到底是谁啊?”那桐问道。
    “我不大清楚。听说是一个曾留学日本、英国,学过侦探术的人……叫张绍光。”陶大均回答说。
    “哦!是庆宽的雏儿啊!”那桐点了点头。
    庆宽是紫禁城内专门从事密探工作的买目。西太后以及紫禁城里的权贵,都曾利用庆宽去侦察自己的政敌,然后将其杀害。这种人不仅搜集情报,还承担暗杀工作,被人们视为不可捉摸的危险人物。
    那桐一听到来了个侦探时,首先联想到庆宽。
    “大概是那类人吧。”陶大均说。
    “为什么找这样的人来呢?”那桐问道。
    庆宽是从事策划的谋士。这类人有特殊的权力,然而,也只是暗中行事的人物。
    重视体面的清朝大官那桐,认为侦探属于卑贱的下等人,是不够资格与士大夫同席的。
    “唉呀!”陶大均歪着脑袋说,“我也无法理解。王爷不知从哪儿听说了这个张某,对他特别感兴趣呢。”
    “有什么了不起的?!也不过像变戏法那样嘛……连这种身分来历不明的人都经常……”那桐耸耸肩说。
    不管怎么讲,今晚的会是一次秘密会议,不该随便让人参加。那桐是一步登天发迹的人物,他对与会者的资格问题,要求特别严格。
    “听说振贝子对那人好像作了保的……”
    “是吗?少爷是保证人啊……”棒槌学堂·出品
    那桐两手一摊,做了一个手势,表示无可奈何。他知道,只要是大公子振贝子说的话,庆亲王总是言听计从的。
    “关于这事,好像天津来的人也表示赞成。”
    “哦!你说项城啊……”说到此处那桐缄口不言了。
    “天津来的人”指的是袁世凯。直隶总督的衙门在天津,外国人称之谓天津总督。项城本是袁世凯的出生地点,中国人常以人的出生地为其别号。
    当时在日本,凡是当官的,都希望到中央政府去占一席位。从中央转至地方叫左迁,由地方到中央叫荣升。
    清朝自然也不例外。人们将中央的官吏称作“京官”。京官大概指的是优秀者,至于地方官则低人一等。
    不过,后来由于太平天国之乱,情况起了变化。
    为了镇压反叛,不少地方官培养和发展了身己的军队,例如曾国藩组织的湘军,以及曾国藩部下李鸿章组成的淮军。他们拥有兵权,讲话就有份量。
    到了清末,京官和地方官的实力已经颠倒过来了。
    直隶总督,是管辖包括首都北京在内的直隶省(今河北省)以及山东、山西的地方官。当时能与之匹敌的,是掌管富饶之地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两江总督。
    袁世凯是直隶总督,为北洋军阀的创始人,拥有全国最精锐的军队。
    袁世凯是此次与日本方面交涉的实力派人物之一。
    袁世凯常因公赴京。但这次来京并非为外交事务,估计是应庆亲王之邀来参加这次秘密会议的。
    参加会议的全是清朝政府的一流政客。虽说如此,那桐内心并不愉快,从事侦探工作的张某也参加这次会议,这使他感到极为扫兴。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