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普罗旺斯(26)

2025-10-09 评论

    “我敢打赌,就是他!”克里斯多夫说:“我不知道他会去哪里用晚餐。”
    他当然不知道,因为他没有坐在那位妇人旁边,所以他不知道幕帘后面所发生的事。
    13000位观众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与帕瓦洛蒂共进晚餐。
    我真期盼能再返回奥伦奇镇,同时希望下次他们能将菜单并列在节目单上

    显然这位老兄记得自己早期是一只无家可归。经常挨饿的流浪狗,因此竭尽所能把握每个讨人喜欢的机会。
    “小伙子”不时地带礼物回家——有树上掉落的鸟窝,葡萄树藤,它珍藏很久的烂帆布鞋,树下的杂草等。然后把这些东西慷慨地停放在餐桌下,自以为可以讨我们的欢心。
    它帮助做家事的结果是:在地板上到处留下树叶及满是灰尘的脚印;它在厨房中帮忙,像个活动的容器,随时等着接收从上面掉落的杂物;老爱在几英尺近的短距离内,拉长嗓门发出噪音,笨拙地想引人注意。
    不仅极力想讨好我们,它更有一套独特的访客欢迎仪式。
    一见人影,它猛地站起,把常咬在嘴边的网球抛在一旁,将它那特别庞大的脑袋埋入任何一个进门的客人的鼠蹊处。
    这是它男子气概的握手礼,而我们的客人也期盼这种社交礼仪。
    客人继续聊天,“小伙子”在礼数到后就退到一旁,窝在离客人最近的脚边。
    这种欢迎仪式,随季节变换而有所不同。
    冬天时,如果访客是和我们一样常年住在卢贝隆,通常的反应或是不理会钻在鼠蹊处的怪物,或是拍拍那庞然大头,然后将留在灯芯绒裤上的树枝、树叶拍掉,不受干扰地继续喝酒。
    如果客人一进门就受到惊吓,饮料撒了满地,惊慌地企图防御一直凑在白衬衫上闻个不停的狗鼻子时,我们就知道夏天来了。随着夏天而来的观光客出现了。
    ※※※
    每年都有许多为了享受阳光而来的游客,今年普罗旺斯的景色不变,但又多出两项吸引游客的地方。
    第一项较实际的是:普罗旺斯的交通变得愈来愈便利。从巴黎到亚维依的高速子弹火车据说将原来已够快的四小时又缩短半小时。
    城外的小机场正商议拓宽中,很快就可成为国际机场。
    一尊巨大的自由女神像,已经在马赛机场前竖起,宣布每周将有两班纽约班机来回直飞。
    整个普罗旺斯,甚至我们买菜、逛街的小镇都成了时髦流行的胜地。
    被俊男美女奉为圣经的《女装日报》(Women-sWearDaily),专门报导裙褶的长度、胸围大小、盛行于纽约的耳环重量等等。去年在圣雷米和卢贝隆正式开始发行。其杂志上印有夏天返此度假的屋主,一边噪饮基尔酒(kirs),一边擦抹防晒油,欣赏他们精心修剪的柏树,然后和摄影师一起远离尘嚣,沈醉于简朴的乡村乐趣中。
    至于美国版的《时尚》杂志(Vogue),是一本世界上最奢华、最讽刺及充满最多香水广告的服装杂志,曾报导过一篇有关卢贝隆的文章,这篇文章被放在两则报导雅典娜女明星星座和介绍巴黎酒店最新动态的文章之间。
    在这篇文章的序言中,简短两行字把卢贝隆描述成“法国南方的秘密”,然后再把此地称为“最时髦的地区”。
    这两档事如何会被联想在一块呢?实在很矛盾,而这只有能言善辩的主编才有办法自圆其说了。
    法国版的《时尚》杂志也同样称卢贝隆是“秘密”,事实上,他们在文章报道前就了解这种状况,在序言中清楚地告知读者。
    他们宣称卢贝隆在高雅的服装潮流中已经完蛋,接着再安上一句如势利,昂贵等轻率的评语,换句话就是——落伍。
    他们真的如此认为吗?不,当然不可能,不仅没有落伍,卢贝隆其实还吸引许多巴黎人和《时尚》杂志称之为名人的外国人——他们多久来一次呢?一星期一次吗?一星期两次吗?他们没有回答。
    他们邀请我们和名人碰面。《时尚》杂志邀请大家一起深入这些人的私生活。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彼得·梅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