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普罗旺斯(46)

2025-10-09 评论

    最不正确,但却最受喜爱的解释是:隐士学说。提到开胃酒的发明,隐士当然可以和修道士相提并论了。
    这位特别的隐士住在卢贝隆山坡下森林深处的一间茅屋里,他采集草药,将它们放在一个大锅里炖——一种巫婆、精灵及炼丹仙人喜欢用的,成天成夜冒着泡泡的大锅。锅里烧剩的汁液有特殊的功能,不仅让隐士止渴,还可保护他免受那使卢贝隆大半人口丧命的瘟疫威胁。
    这位隐土十分大方,他将这些汁液分送给受到瘟疫侵害的人享用,结果他们都痊愈了。
    也许他也和后来的保罗-喜加一样,发现他的神奇饮料有无限商机,于是他离别茅屋,追寻其他有旺盛企图的隐士步伐:搬到马赛,开了一间酒吧。
    另外,为何普罗旺斯产茴香酒?尚有一种比较缺乏情趣的说法,但可能性却较高,那是:茴香酒的原料在此地比较容易取得。
    这些药草非常便宜,甚至不须花钱买,大部分的农民都自己制酒,提炼喝下去令人头痛的烈酒。这种蒸馏酒的权利可说是世袭的,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下来。
    但现在这种权利已经不存在了,只是仍然还有些以前残留下来的蒸馏酒商,享有合法的酿制私酒的权利,直到他们死亡为止。但他们的茴香酒酒窖大都还保留着。
    波斯夫人,米歇尔的太太,是卡尔本塔附近的人。她记得她的祖父曾经酿制过双倍烈性的茴香酒,含有百分之九十的酒精,一杯酒就可以让一尊雕像倒地。
    有一天镇上的警察骑着摩托车,全副武装进行官方拜访,而这绝非好事。警察被劝服,喝下第一杯她祖父的超级烈酒,接着第二杯、第三杯。尚未谈及到拜访目的,祖父就开货车到警察局跑了两趟:第一趟是送不省人事的警察和他的摩托车回去;第二趟是送他的皮靴及手枪回去,这些东西是事后在桌子底下发现的。
    这已是陈年往事了,但或许在普罗旺斯的某个角落,还流传有这类传奇

    位于亚维浓市中心的“毕”广场(PIacePie),黎明之前总也浮现一幅荒凉迷离景象。
    它是一个建筑风格混杂的广场,两侧充满破旧但高雅的建筑物,可是正对它们的却是现代都市计划下造型诡满的纪念碑,这一定是建筑系毕业生免费提供的伟大杰作。当然,广场的景观破坏无遗!
    在这个丑陋难看的东西四周,铺着粗糙的石板,石板上摆着一张张长长的椅凳,走累的观光客可以在此休息,沉思片刻。
    广场周围另矗立一幢污黑灰浊的三层水泥建筑物,在周末早上八点前即停满汽车。但真正造成汽车客满,同时使我早早赶到广场欣赏泛红黎明的主要原因,正是停车场下面有亚维依最好的食品市场——亚勒市场(LesHa11es)。
    我在六点差几分钟抵达,把车停在第二层所剩无几的车位中。
    下方的广场上,有两位流浪汉,他们的肤色和所坐的椅子相同,两人共饮一瓶红酒,轮流大口喝将起来。一位警察走上前,做手势要他们离开,然后双手又腰瞧着。他们一副垂丧茫然模样,就像一对前途渺渺、无处可去的难兄难弟,迈着步子又到广场上另一边的人行道上坐将下来。警察耸耸肩,无奈地离去。
    ※※※
    寂静无人的广场和亚勒市场景象迎然。门的一侧是酣睡未醒的城市,另一侧则是灯火辉煌、色彩艳丽,充满叫卖嘈杂之声以及笑语喧哗的繁忙世界。
    我跳到一旁,免得撞上一辆堆有一人高的水蜜桃木箱的手推车,一位仁兄抓着车把,一边高喊着:“叭——叭”。
    他一个飞奔,飘越转弯处,后面跟着一列同样超载且已斜向一边的推车。
    我眼望四周寻找可以闪躲的地方,以避开高速前进的蔬菜水果,忙不迭地冲进一家挂有“小酒店”招牌的店内。
    倘若会被辗死的话,我宁可让这种悲剧发生在酒吧里。
    招牌上写着:杰克与伊莎贝尔,他们是店主。酒吧里挤满客人,将他们二人团团围住。
    四周的桌子坐满吃早餐的客人,有三人阅读同样的报纸。满桌的食物,简直难以分辨一人份的食物究竟有哪些东西。大杯的红酒旁,有一客奶油咖啡,里头泡着牛角面包,酒杯边还有一截香肠三明治,几乎有成人手臂那么长,尚有数不清的啤酒及微热的脆皮比萨饼。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彼得·梅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