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结果而论,对立宋皇族一事,以反对的人居多。
金必须尽可能地消灭宋的潜在力量。在这个观点下,建立的政权绝不能与宋有所牵连。“任何人都可以,只要与宋皇室毫无牵连……”这是结论。
有了结论,事情就好推动。也就是说,立什么人都行。宋方面有人极力推荐以太子为新政权元首。连一般皇族都不行,拥立太子为皇帝更是谈都不用谈。
“国号当然必须更改。”
“立张邦昌如何?”
“对,相信这个人一定会乖乖听我们的话。”结果,他们看中的是为人温顺的张邦昌。
金兵第一次包围开封时,与康王替换而成为人质的肃王赵枢的随员中,有一个叫张邦昌的人。这个人属于媾和派,以人质身份出发时,曾经向钦宗请求保证信守割让三镇之约,已如前述。“我们把张邦昌从燕京带来吧!”
“这样很好。更改国号问题,准备如何决定?”
“这种事情,以后再说吧!”
“这开封府准备如何处理?这个一百六十余年来的国都,宋之气息已渗透到每一个细部……”
“新国家应该以新城市为国都。我们让他们统治河南,但河南日后一定要由我们收回……新国都应该设在更南之处。”
“以金陵为国都,好像最为理想。”结果,傀儡国家在金国单方面的意思下创立。
如何处理宋国皇族?金国的基本方针在于彻底清除宋国气息。在一百六十余年间,受到宋之眷顾的人为数极多。他们很有可能拥立宋的皇族,发起复兴运动。因此,有必要将宋皇族隔离到他们伸手不及之处。而最安全的地方,莫过于金王朝的发祥地:女真族的故地。
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将张邦昌从燕京带到开封来。这个张邦昌,如今被迫处于恭送皇帝钦宗和上皇徽宗北行的立场。
送别之地是南薰门。送的人和被送的人都痛哭流涕,有人甚至因过分悲伤而当场气绝倒地。这叫作“二帝北行”。二帝被带至北地后,再也没有返回中原。
金立张邦昌为皇帝,命他迁都金陵,决定以“楚”为国号。
“立即迁都有困难,国家机能会发生障碍。最好暂时以开封当国都,然后徐图南迁之事。”张邦昌以此要求金国首脑,奉准于三年内完成迁都之事。
这是照原状继承宋的行政组织,因此,不可能立即迁都。而且张邦昌并不是自己愿意成为皇帝的。
“我是被迫就帝位的。我希望尽早脱离这个地位……”泪流满面的张邦昌,对亲信说了这些话。
“吾命休矣。”张邦昌仰天服下毒药。金因此而得到再度派大军南下的口实。——此次派遣军队的目的,在于对杀害金国藩屏之大楚皇帝的凶徒兴师问罪。
金之傀儡国家“楚”的寿命,仅仅三十二天。
虽然是亲金媾和派,张邦昌的政治主张还是以宋的利益为出发点。毕竟,他是宋的家臣,他是在金的强迫下成为楚皇帝的。金以武力逼迫他就帝位。楚这个国号也是由金订定的。“金国将军前来晋谒,正在殿中恭候。”
张邦昌听到传达如此报告时,说了一声“朕这就去”便连忙穿起皇帝冕服。平时的他绝不着皇帝服装,这是他非常不喜欢的事;但和金国将军会晤时,如果没有穿着皇帝服装,很可能引起问题。
如果没有金军……这是张邦昌由衷的希望。
大楚皇帝即位这出滑稽剧登场的三十二天后,金军举军撤退。为兵力不足所困的金,由于急速膨胀的领土内契丹族屡次造反,所以不能长久将军队驻留在河南。
契丹族之辽灭亡后,其族人开始受金的支配,但耶律大石所率领的一群人却奔往遥远的西域,在该地树立新政权。
西方有我们契丹族的国家。——这一点大大激励了在金支配下的契丹族。耶律大石也屡次摆出东征的姿态,金因而非得对他有所提防不可。
早知道有这样的情势,宋或许不会降伏而多抗拒一些时候吧?情报不足往往左右一国的命运,这是一个血淋淋的例子。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