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王朝:奢华帝国的无奈(29)

2025-10-09 评论

    由于契丹族蠢蠢欲动的消息四处传开,金于是自河南撤兵,而撤兵的前提是带走宋的所有皇族,包括钦宗、徽宗、后妃在内的宋皇族共有四百七十余人,随从的家臣人数更多。由于这是连根拔起,宋之复活看似不可能,正因为对这一点放心,所以金才决定撤兵。
    金兵撤退后,张邦昌就迫不及待似的宣布退位。没有皇帝的存在,楚这个傀儡国家也就自然消灭了。
    但如此一来,河南老百姓要由谁来照顾呢?政府机构依旧存在,公务人员都在等待命令。在这种情形下,发布命令的源头——国家之主——是绝对必要的。
    张邦昌抬出过去为哲宗皇后的孟氏,让她以“宋太后”的身份实施垂帘政治。
    孟氏没有被带到北方的原因是:她虽然过去是哲宗的皇后,但后来已被废。由于是被离异的妻子,所以在宋的皇室名簿上并无其名。金是根据名簿拉人的,她因而没有被拉到。哲宗是徽宗之兄,因此,孟氏是徽宗的兄嫂、钦宗的伯母。
    如前所述,皇室名簿上记载其名而人却不在首都的亲王,只有以使节身份于赴任途中为士民留住、后来奉诏受命当河北兵马大元帅的康王一人。
    康王赵构已返回河南,并且在济州、濮州二地招募到八万兵员。这支以救援首都为目的募兵却没有赶上时间,因为开封陷落得太快了。
    二帝北行是这一年四月间的事。
    五月,康王入住应天府(河南省商丘市)就帝位,并且改元为建炎。由于这不是因先帝死而即位,因此,没有等到隔年便改元。
    也就是说,1127年四月之前是靖康二年,五月起则为建炎元年。
    听到康王赵构进入应天府消息的张邦昌,立刻从开封赶赴该地,晋谒康王。张邦昌跪伏地面,请求赐死。
    “臣罪该万死……”张邦昌呜咽着道。
    “让你受苦了。”康王道。康王曾经以人质身份前往北方,张邦昌则以计议使身份与之随行。康王对张邦昌有同病相怜的怜悯之心,应该是自然的事情吧?
    “和皇上分手后,微臣着实吃了不少苦。”张邦昌回答。
    由于更换人质,康王得以回到开封,张邦昌则跟随肃王前往燕京。
    “听说你当上大楚皇帝,但那是被女真族所逼,无可奈何。女真军队撤退后,你立刻宣布去除帝号,朕对这一点深深嘉许。”康王以这些话安慰张邦昌。
    于康王即位的同时,在开封的宋太后有了“撤帘”之事;也就是说,宋太后的摄政政治宣布结束,从此皇帝康王开始亲政。
    宋是否因此而复兴?钦宗之弟康王的即位,算来是特例。史家习惯将这以后的宋称为“南宋”,对这以前的宋则以“北宋”名之。有人则以继承程序的特异性为理由,认为这是不同的王朝。如此一来,康王赵构应该算是新王朝的创始者吧!
    康王赵构就是南宋高宗。
    对于赦免张邦昌一事,主战派表示强烈的反对。
    ——就帝位一事,分明就是对宋之叛逆。
    ——说是被金强制,但受伪命一事本身已是大逆之举。
    这样的论调越来越强烈,代表人物正是主战派的领袖李纲。
    “臣无法与张邦昌之辈同席。他是犯僭逆及伪命双重之罪的大逆之徒。倘若皇上继续用邦昌,臣希望被解职。”李纲加重语气道。
    高宗为之蹙起眉头。
    高宗赦免张邦昌是出于本身之意,事前没有和任何人商量。因为他认为张邦昌是应该被赦免的。
    高宗知道张邦昌在答应成为傀儡国家之皇帝时,曾经向金提出如下的条件:
    ——不得损毁宋朝历代皇帝之陵墓。
    ——没收官库乃不得已之事,但绝对禁止掠夺民家。
    倘若不这么做,险恶的民心随时有引发暴乱的可能。因此,自己在统治上一点把握都没有——张邦昌以几近哀求的态度向金国强调。
    金国大致接受张邦昌提出的条件。
    以间接方式支配的河南之地倘若不安定,金国一定会陷于苦境。因此,金国基于国家的利益,判断不违背张邦昌之约定为上策。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