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王朝:奢华帝国的无奈(51)

2025-10-09 评论

    可汗大位继承战争结束之后,忽必烈的最后目标,是成为中华帝国的皇帝。为了要达到这个目的,非先讨灭南宋不可。要达成这个计划,必须先经过下面两个步骤。第一,攻陷成为蒙古南下之障碍的南宋基地:襄阳;第二,使南宋孤立。
    我们暂且把眼光移向东方,看看当时的朝鲜半岛情况如何吧!北宋和南宋都以中华帝国自称,然而威令却都未能及于全部大陆。连现在的北京,在北宋时期还归辽所统领。宋的国力未及于朝鲜半岛,更是自不待言。蒙古兴起,将兵南下后,强大的外来势力才开始进入朝鲜半岛。
    于成吉思汗时代,朝鲜半岛的高丽处于两大势力双重支配的局面:一方是往年为金国将军,后来独立的蒲鲜万奴;另一方当然是成吉思汗的蒙古族。蒙古每年由高丽取得为数庞大的贡赋。
    成吉思汗展开西征后,蒲鲜万奴故意对疏于情报搜集的高丽传达了如下的捏造情报:“成吉思汗远征到遥远之地,据说现在已生死不明……”
    “既然没有了成吉思汗,我们干吗要怕蒙古呢?”高丽于是在鸭绿江袭击取得贡赋正在返京途上的蒙古使者,并将之杀害。蒙受这等暴行的蒙古会有怎样的报复,知道草原规矩的人,一定看得出高丽的前途黯淡吧?面对蒙古军压倒性的攻击,高丽军可谓不知所措,最后只有放弃国都,王室、要人以及军队全都移到江华岛。
    草原的王者有一个大弱点:擅长马战的蒙古军,碰上水战却完全没辙。要攻击江华岛,必须使用水师,而这是蒙古军最不拿手的事。高丽壮烈之极的抵抗,因此得以持续三十年之久。
    迁都江华岛,等于是高丽对蒙古的宣战。高丽决意如此做,与其说是国王的旨意,毋宁说是出自于权臣崔氏的决定。
    蒙古对这个挑战的报复,令人闻之毛骨悚然。蒙古宪宗蒙哥四年(1254年),蒙古铁蹄蹂躏高丽,俘获了二十余万男女。据说,当时被杀死的人数都数不清,逃至江华岛的高丽首脑阵营因而发生动摇。
    ——这样下去,高丽国民会全都死光。
    ——没有人民,国家还能成立吗?
    ——人民已经怨声载道。他们埋怨使生灵涂炭的要人们在江华岛上过着悠闲的生活。呻吟之声已经响遍全国。
    ——不,我们并没有过着悠闲的生活。我们是为了维系社稷,才据于江华岛进行抵抗。
    ——可是,我们为受难的国民做了些什么?
    ——当时应该与蒙古继续交涉。是谁主张切断一切交涉,迁都江华岛的?
    ——为了体恤受难的人民,赶快与蒙古恢复交涉吧!
    这个声音越来越喧腾。
    蒙古对高丽的要求包括下列几点:
    一、恢复断绝了的贡赋。
    二、国王出江华岛。
    三、国王或太子入朝。
    不久,江华岛发生政变,原来,王室对以强硬手段实行迁都的崔氏产生反感,而且变得越来越强烈。崔氏原本就是以掌权者身份压抑着王室,对王室而言,崔氏是实质上的夺权者。最后崔氏终因政变而被推倒,王室与蒙古之间因而恢复交涉。
    最后决定的是,高丽太子倎跋涉千山万水前往访问蒙古皇帝,以做辩白和谢罪。依照预测,太子很有可能被留下来作为人质。由于蒙古皇帝此刻正远征四川,太子倎因而朝向该地出发。当他脚步沉重地来到甘肃六盘山时,接到“皇帝蒙哥已死”这个情报。
    蒙古皇帝(可汉)死后,一定会展开继位者的斗争。太子倎遂决定先回高丽再说。来到襄阳附近时,他刚好和在鄂州与贾似道媾和、正在北归途中的忽必烈碰头了。
    我想我应该对这个人下赌注!——太子倎有了这个想法。他原本以为对方都是游牧野蛮人,但见面对谈后才知道这也不尽然。汉地总督忽必烈的政治哲学相当中国化,而且与高丽的想法并无抵触之处。
    太子倎发现忽必烈准备采取的是怀柔政策。不接受怀柔的话,会受到强烈弹压。为了多少保存国家活力,唯有接受怀柔一途。而且利用蒙古的力量,应该能铲除武人的势力……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