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王朝:奢华帝国的无奈(6)

2025-10-09 评论

    徐温企图以这个政权之主为皇帝,然后以禅让的形式由自己就帝位。但在徐温有生之年,并没有达成这个野心。禅让之事到徐温养子徐知诰的时代才完成。
    徐知诰原姓李,与唐皇帝同姓。他于就帝位后恢复原姓,自称李升,露骨表示继承大唐帝国的姿态。他当然仍以唐为国号,后世史家称之为“南唐”。
    南唐二代皇帝李璟和其子李煜被合称为南唐二主,以词人身份成为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词有“诗余”之别名,填词规则不似诗之严格,可以谱曲歌唱。五代至宋为词的全盛期。四川政权的前蜀和后蜀也极为风行填词,有毛文锡及欧阳炯等名家。由于四川君主都是文人的支援者,因此,逃离中原动乱的许多文人都来到此地。
    虽然蜀地富庶,据守容易,但要自此地出征,进而取得天下,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此,以此为据地的政权,好像压根儿没有称霸全国的想法。
    浙江吴越的情形与此类似,由于隔邻有南唐这个强力政权的威胁,只好采取从属中原政权的姿态,用以对抗强邻。
    蜀和吴越虽然安定,却都没有称霸天下的企图。十国中的其余政权全都弱小,有称霸天下野心的,只有南唐。
    南唐二代皇帝李璟时,因并吞闵和楚而变得更为强盛。闵和楚是因内讧消耗国力,结果成为南唐的腹中物。
    北方中原这时候是五代最后的后周二代皇帝柴荣的时代。柴荣也是态度积极的人,由与契丹族的辽对决一事,可以窥知他对统一天下的意图。
    冯道由于在此时谏止柴荣外征,因而被降格为山陵使。冯道担忧的是,因外征导致国力减弱。山陵使是建造先帝陵墓的长官,在仪礼上为要职,在政治上则无任何权力。
    后周不但从事北伐,也大兴南征之军。南征当然是以南唐为对象。经济上南唐居于优势,但在军事上后周则远为强大。后周由皇帝柴荣亲自指挥军队,南唐屡战屡败,不但将江北十四州割让给后周,李璟更被迫免去帝号,只以国主自称为条件,才得以缔结媾和条约。
    柴荣意气轩昂,他决心要在自己的手里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
    贤主名将率领,又有明确目的的军队,军力一定很强大。后周的北伐军和南征军确实军容壮盛,不过,他们却有五代军队共同的毛病——骄兵。
    后周军队当然也想得到赏赐,但赏赐是打胜仗的结果,要能打胜仗,基本条件是有优秀指挥官。因此,这个时代的军队,指挥官由部下拥立的甚多。
    柴荣非常致力于改造军队,他组织了名为殿前军的精锐禁军。他意图驱使这支劲旅以完成统一天下伟业,然而老天爷却没有让他达成这个夙愿。这位杰出的三十九岁皇帝,雄图未成就已病倒,而他的儿子柴崇训此时才七岁。
    “御驾亲征,向来是我国的作风,而七岁的幼帝当然不可能率领军队。”
    “这样,我们绝对没有办法打胜仗。”
    “我们自己来拥立皇帝,如何?”
    “这是当然的事情。”
    “谁是适当的人选呢?”
    后周骄兵于是决定:由他们选出作为统率者的皇帝。
    “拥立什么人,这还需要考虑吗?”
    “说的也是。我们拥立的对象当然是殿前军都点检。”
    都点检乃总司令官之谓,当时居这个职位的是一个名叫赵匡胤的人。
    后来被称为宋太祖的赵匡胤,出生于武门之家,他的父亲赵弘殷是仕于后唐庄宗的武将。在军营内出生的赵匡胤也在军营内长大,习惯于军中的气息。对军人而言,他是最了解他们又值得信赖的人。柴荣任命赵匡胤为精强殿前军最高指挥官,当然也是因为他极有才能的缘故。
    后周世宗柴荣去世,是进兵扬州迫使南唐屈服的翌年(公元959年)。
    敌人当然不会对皇帝去世正值服丧期间的后周松手,他们趁这个机会,发动猛烈攻势。被后周打得无路可逃的北方小政权北汉,与更北方的超级大国辽联手反攻,入侵到后周国境。于是,后周下达了全国动员令。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