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纷纷忠告张轨。
“难道在这个洛阳就能过像样的生活吗?你们看着吧!人与人之间像野兽争食般的丑恶斗争,很快就会蔓延开来。到时候,你再怎么戒慎,也难免被卷入漩涡。与其如此,不如到边疆去。这样不是比较安全吗?”
张轨心中如是想着,却没有把它说出。这种不祥的预言,当然是不能说出来的。他莞尔一笑,回答道:“我有自己的想法。我已经这样决定了。”
张轨于永康二年(公元301年)正月赴任。那是赵王司马伦正在散布“神谕”的时候。随后张轨在凉州宣布独立。事实上,他是被情势所逼,因为以洛阳为中心的晋王朝发生大乱,中央威令根本不能达到西北边境。
到张轨的儿子继任时,开始以凉王自称,并且建立了地方性的小王朝。这个地方后来更出现五个以凉朝为名的小王朝,被统称为“五凉”。张轨之子创建的王朝,为与余者区别,被称为“前凉”。
对晋王朝失望的,不只张轨一人。连自汉代以来就与中原汉族政权保持友好关系的南匈奴领袖,也对晋王朝的紊乱情形大为失望,因而与之断绝友好关系。
出生于南匈奴单于家庭的刘渊,据传在学识上是同时代的汉人无人能望其项背的领袖人物。如此英才的刘渊,在成都王司马颖麾下,以冠军将军身份驻屯于邺。刘渊的儿子刘聪于年轻时代求学洛阳,同样是文武全才,从成都王任刘聪为积弩将军即可见其才华之高。
——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
匈奴长老们认为:这是独立的良机。晋王朝正呈现大混乱状态,而匈奴有刘渊、刘聪这对不世出的领导人,如此良机怎能错过?
公元304年10月,刘渊与成都王(也就是晋王朝)决裂,以左国城为据地独立。左国城在今山西省离石县附近。
汉——刘渊以此为国号。
往昔汉的皇帝,曾经与匈奴单于缔结兄弟之盟。刘渊重视这个缘分,所以定了这个国号。刘渊就汉王之位,并且定元号为“元熙”。他在施政上的一切,都沿袭汉的制度。
直到豫章王司马炽就帝位、以东海王司马越为辅佐人后,八王之乱才告结束。对怀帝(司马炽)即位之事,先帝未亡人羊氏多少有所反对。因为这是皇太弟即位,所以她不是居于母亲立场,而是只有兄嫂身份,这对她当然非常不利。皇室之中,仍然有虽已被废、却于八岁时曾被立为皇太子的清河王,倘若由清河王登基,她就能顺理成章地成为“皇太后”。
然而,由于遭侍中华混谏止,另一方面在时间上也来不及,最后还是由皇太弟登基。羊氏开始被称为“惠皇后”,居住于弘训宫。也就是说,她未能成为皇太后。
惠帝的皇后羊氏可说是命运坎坷的一位女性。势力如日中天的贾皇后没落后,她被立为皇后,后来却多次被废,也多次复位。反过来说,她只被废位,却没有像贾皇后那样被赐死,或许是因为她没有像贾皇后那样玩弄权力的缘故吧?
就算有意玩弄权力,羊氏的娘家也没有这个力量。对羊氏被立为皇后一事出力甚多的孙秀早就被杀,现在的她其实已没有任何背景,这正是她屡次轻易被废的缘故。不过,就结果而言,她却因此得以平安。
——羊氏由于没有强大的背景,所以是个无害的人。
由于大家有这个共识,所以,她每次被废很快就又复位。事实上,在羊氏被废后,纵使有意要立新后,在人选上也有颇多困难。一旦所立的皇后家族势力过大,外戚便有可能因此抬头,成为派阀斗争的伏流。
——还是立羊氏才不会产生问题。
每次的结论都一样。
由于八王之乱的余震犹存,一时之间,洛阳还处于不安定的状态下,而中国的周边已开始传出令人生惧的声音。
——这是民族大迁徙的脚步声。全神贯注于茶杯中之风暴的中原百姓,好像还没注意到这一点。
晋的统治权威因多次内讧而趋弱,各地的造反集团以及盗匪随之蜂起。他们为求生存,竞相与比自己强大的集团联手,实际上,这也是乱世之常。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