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乱:且说魏晋南北朝(127)

2025-10-09 评论

    元帝对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
    隔日举行宴会时,元帝为夸示儿子聪明,又以昨日同样的问题询问明帝。结果,年幼的明帝并没有做出相同的回答。
    “应该是太阳比较近吧!”
    明帝做出相反的回答。
    “为什么你的回答和昨日不同呢?”
    元帝以诘责的口气问道。
    “因为我只要一抬头就看得到太阳,可是,再怎么踮脚也看不到长安呀!(举头见日,不见长安。)”
    据说,明帝若无其事地这样回答。
    读者不难由前述故事知道,明帝是个非常机智的混血皇帝。可惜的是,他以二十七岁的英年去世。明帝死后,由年仅五岁的皇太子继位,是为成帝。
    所幸,正在进行禅让工作的王敦,先明帝一步而死。东晋应该为这一点额手称庆才对。
    明帝皇后庾氏的娘家有亮、冰、翼三兄弟,都是有能之士,成帝治世的后半十年期间,国政全由庾氏三兄弟负责运转。这期间,曾经有过于寿春担任北方戒备任务的苏峻及祖约等人,因申请增加战争经费未获准而行造反之事,结果由庾亮商请在荆州的陶侃出兵而得以敉平兵变。
    一旦出现强大的实力者,就促使另一个实力强大者将之推倒——这是从创立时期就不甚安定且十分脆弱的东晋政权,用以保存命脉的方法。
    另外,北方的匈奴势力也一分为二,这一点,也有利于脆弱的东晋。
    虽然刘渊以“汉”为自己的匈奴帝国国号,但人们对这个国号似乎颇有抗拒感,遂于刘曜的时代改为“赵”。
    刘渊的儿子刘聪死后,由其堂弟刘曜成为后继者,而匈奴帝国内部最大的实力人物——羯族人石勒,这个时候决心要独立。
    中国北部自陕西至甘肃的地区遂归刘曜的势力范围,而山西、河北等地则划入石勒的势力圈。他们分为东西二部,却都使用“赵”为国号。史家称先灭亡的刘曜之国为“前赵”,称较为长命的石勒之国为“后赵”。但是这个名称容易给人石勒继承刘曜之国的印象。由于两国有一段时期是并存的,因此,似乎以称刘曜之国为西赵、石勒之国为东赵较为适宜。
    总之,由于匈奴帝国的分裂,北方出现超强国的局面因而迟延,东晋王朝也得以捡到多一段时期的寿命。庾亮以陶侃之援兵平定苏峻、祖约等人所发动的造反行动之所以能够成功,北方局势混乱是关键因素。也就是说,虽然南方东晋有这等内讧,北方也由于东西互攻,因而未能抓住机会南下。
    苏、祖造反是成帝咸和三年(公元328年)之事,而西赵的刘曜则于这一年,大军东进,攻入石勒之赵的势力范围。
    刘曜娶原本为西晋惠帝的皇后羊氏为妻,这时他似乎已有酒精中毒的迹象。为了夺回洛阳,他动员十万大军东进,包围达百日之久,却未能使之陷落。皇帝刘曜因此日日以杜康解忧。刘家千里驹——年轻时代受此夸赞的刘曜,成为酒精中毒患者后,已连一匹驽马都不如。
    石勒将六万步兵、两万七千骑兵集中在成。这一带连半个刘曜兵马都没有。
    “那个家伙喝酒喝过头,脑筋已经不行了!”
    石勒以手指天,又用这只手贴在自己的额头上,说:
    “这是天助我也!”
    看到突如其来的石勒大军时,正包围洛阳的刘曜军立刻陷于极大的慌乱中,而皇帝刘曜听到敌军来袭的报告时,还在阵中喝着酒。
    “大胡是否亲自前来?”
    听到报告时,刘曜以混浊不清的眼睛瞪视家臣问道。“大胡”指羯族石勒而言,实际上,身为匈奴族的他,在汉人眼中也是胡人。
    “是的,石勒亲自率军前来。”
    进来报告的家臣回答。
    刘曜准备立刻上马迎战,然而不知为何,他惯骑的赤马蹲在一旁不肯起来,刘曜无奈,只好改骑较小的马匹。
    结果刘曜军大败。
    酩酊大醉状态下的刘曜,途中自马背滚落到冰上,为石勒军掳获。石勒命令他写劝降书给他的儿子刘熙,他却叫人转告儿子和诸大臣说: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