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乱:且说魏晋南北朝(131)

2025-10-09 评论

    冉闵之所以有此暴举,原因大概出在石虎的时代,汉人曾经甚受蔑视,因而意图报复。不管其名为石虎或冉闵,一旦心存民族偏见或差别观念,其政权就会因欠缺人和而加速灭亡。
    然则,是不是有民族宽容心就比较好呢?
    宽容确实是理想形态。然而民族间有偏见或差别观念存在则是现实问题,担任政事的人应该明白现实问题,在作为上有所斟酌。无视于现实问题的结果,是免不了要走上灭亡之途的。
    前秦苻坚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
    西藏系氐族首长苻洪,原本在后赵石虎麾下,其子苻健却趁后赵灭亡时据长安自立,是为“前秦”;也就是说,中国北部至此分为东方鲜卑族慕容部的“前燕”及西方氐族的“前秦”两大势力。苻健死后,其子苻生成为天王,但由于这个人是无法无天的暴君,因而其堂弟苻坚便将他推翻,自己成为天王。这是公元357年发生的事。
    正当此时,东晋桓温企图兴军北伐,攻打前燕。前燕慕容(俊之子)于是向前秦苻坚央求救援。
    前燕内部纷乱,欠缺人和。国中声望最高的是国家柱石的皇族慕容垂,然而慕容评等人却因心生嫉妒,企图谋杀他,慕容垂迫不得已,亡命至前秦苻坚处。其后,虽然击退桓温的北伐军,慕容垂去国后的前燕却已势力大衰,最后,在前秦的铁蹄践踏下很快就灭亡,幼主慕容也成为俘虏。
    前秦苻坚对亡命之徒或归降之人一概来者不拒。攻城时善战的敌将,都能饶他一命,并且使之投入自己的阵营。
    前秦遂统一大部分的中国北部。这个政权其实是在汉族宰相王猛的政治及军事手腕下,快速蹿起的。虽然是氐族政权,但他们甚为厚待其下的鲜卑、匈奴、羌(西藏系)以及汉族。
    “统一天下,以安万民”这是苻坚的理想。他的理想主义毋宁说较领土野心为强。为一统天下,南征攻灭东晋是必然的事。南征时,苻坚准备使用最为善战的氐族军队,因此,他将氐族壮丁军团移驻到东方。结果,国都长安因氐族军团的移出,驻扎的尽是如鲜卑慕容部军团等异族。
    这是个反常现象,家臣为此进谏时,苻坚笑着回答:“我有志向和理想。我对待大家一视同仁,这样,什么人会背叛我呢?”
    他是何等自信。
    汉人宰相王猛于临终时遗言道:
    “请千万不要攻打东晋。对鲜卑慕容部和羌族要特别注意。”
    虽然苻坚为王猛之死涕泣,却未能遵守他的遗言。这是因为若不打倒东晋,则不能实现他统一天下的理想。
    王猛为何留下不可与东晋交战的遗言呢?
    虽然由各民族联合而成,前秦军队的骨干毕竟还是汉族。对汉族而言,东晋是自己的老东家,这个意识依旧存在于他们的心底。因此,一旦与东晋交战,他们的士气不可能高昂。然而前秦天王苻坚却不如此认为。他对自己的“宽大”评价过高了。
    ——关怀他们到如此程度,应该不会有人背叛我才对。
    苻坚如是想。一方面,确实也有人使他这么想。
    “统一天下时,天王英名将永垂青史。”
    亡命者慕容垂对苻坚说过这样的话。羌族首长姚苌更叩头奏言道:“臣等不敢对陛下做任何进言,一切断凭圣裁。因为圣裁是绝对不会错的。”
    他们的部族为了要实现自立的夙愿,先决条件是使前秦国力趋弱,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最好的方法是使前秦与“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东晋交战。要是前秦战败,他们便可以乘机自立;即使是前秦获胜,以东晋为对象的作战,也一定会带来巨大折损,同样使他们有机可乘。
    苻坚为了统一天下,而兴讨伐东晋之军,是公元383年之事。
    苻坚授二十五万大军予末弟苻融和慕容垂等人,让他们先行出发。然后,他让羌族首长姚苌率领四万兵马,由长江上游沿江而下。最后才由自己亲自率领六十万步兵及二十七万骑兵,由长安出发。
    这是一百数十万的大军。
    苻坚准备一举解决一统天下的大事。与之相对,东晋动员的兵员仅八万而已,领军的是谢石、谢玄等人。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