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乱:且说魏晋南北朝(134)

2025-10-09 评论

    “留在龟兹则凶,回归东方为吉。”鸠摩罗什道。
    这个时代,佛僧占卜吉凶是常有之事。
    “既然如此,我就回东方去吧!”
    吕光于是折返,在今日甘肃省武威附近一个叫姑臧的地方建立了政权据点。后世史家称吕光政权为“后凉”。
    吕光的后凉算是一个规模相当宏大的政权。此外,更有许多支配领域只及于一个城市的弱小政权纷纷建立。回到长安的苻坚,再也无法维持前秦的局面了。
    羌族(西藏族的一支)领袖姚苌是曾出仕于前秦、在苻坚面前连头都不敢抬的人,此时却摆出强硬的姿态,要求因战败而沮丧不已的苻坚交出传国之玺。传国之玺是证明天下之主身份的玉制印鉴,要求这个东西,等于是摆明“我才是天下之主”。
    传国之玺的由来已久,后汉末期战乱之时,曾经一度失落。袁绍等人冲入宫中杀戮宦官时,可能是玉玺官太监把这个东西丢入井里。接着进入洛阳的董卓,挟拥献帝并强迫廷臣迁都至长安。董卓为不使天子和廷臣留恋,因而烧毁宫殿,也把井埋掉。直到后来,进入洛阳的孙坚于修复宫殿之际,无意中发现这只玉玺。因此,传国之玺可能因此传到三国之吴,后来向西晋投降时才将它献出。
    传国之玺何时落入苻坚手里,已无资料可稽。大概是前赵刘聪军队攻陷洛阳、掳获怀帝和羊皇后时没收的吧?这个东西后来辗转落入苻坚手里。
    “汝辈小羌胆敢要求传国之玺,僭越之极!”
    苻坚暴跳如雷的应道:
    “传国之玺,朕已还给东晋了!”
    姚苌毫不容情地攻打旧主苻坚。贯彻对各种族一视同仁之理想主义者苻坚,遂在他过去优遇的异族手下灭亡了。
    苻坚于新平佛寺与张夫人一起自杀,是公元385年七月的事。
    姚苌遂建立后秦政权,成为长安之主。后秦的寿命仅仅三十三年而已。
    至此为止,北方诸政权的寿命如下:
    ·前赵(刘渊创始)二十五年
    ·后赵(石勒创始)三十二年
    ·前燕(慕容皝创始)三十三年
    ·后燕(慕容垂创始)二十六年
    ·前秦(苻坚创始)四十三年
    北方政权全都如此短命。前述汉人政权“前凉”得以维持七十多年,算是最长命的纪录(“代”这个始终只在塞外的政权,自属例外)。
    与之相较,南方东晋政权虽然问题层出,却延续百年以上寿命,诚可谓不容易。事实上,东晋也曾经遭遇过多次危机,“王敦之乱”就是一个事例。这个事件过去后,有一个名叫桓温的人抬头,并且由于北伐成功,一度夺回洛阳,他的权力因而变得极大。
    后来,桓温企图以禅让方式取得东晋江山。以禅让方式夺取后汉天下的是魏,而晋代魏,采用的也是禅让的形式。
    桓温十五岁时父亲被杀,十八岁时得报杀父之仇,因此扬名。他是个伟丈夫,由于娶明帝之女南康长公主为妻,之后平步青云,官至荆州刺史。荆州乃东晋西方屏障,为国防上的要地。他在这个地方统辖荆梁四州之军事,并兼任安西将军,借此充实了自己在军事方面的实力。
    当时,长江上游有氐族的“成汉”政权,领袖是一个名叫李势的人。桓温不畏蜀道之险,率领少数精锐军队前往讨伐。
    建康(南京)朝廷有不少人为这次远征的成败担忧,唯有一个名叫刘惔的廷臣道:
    “桓温一定会获胜,这一点可以由他赌博的方式看出。除非笃定会赢,否则他绝对不会下注。因此,远征之事不需担忧。需要担忧的是,战胜蜀之成汉后的他,会不会跋扈于朝廷内。”
    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年),桓温攻灭蜀之成汉国,并且掳获李势。穆帝这时候才四岁,辅佐人是皇族长老明帝之弟司马昱。穆帝是明帝之孙。
    司马昱由于担心桓温的势力过大,为了制衡,于是起用殷浩。殷浩以扬州刺史身份统辖五州军事,并且趁后赵石虎死后北方混乱之际,发动北伐之军。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