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滔滔不绝地说道。
“你们等我一下。”孙权道,“我随后就下最终的决定。”
他退到内堂去。
——与曹操奋战到底!
孙权最后做成了这个决定。他认为发布这个命令时,最好能有戏剧性效果,好使将兵有所奋起。
片刻后,孙权从内堂出来。进去时没有佩剑的他,出来时是佩着剑的。
“我已下定决心。”
孙权大声说后,缓缓环视了一下在座干部。大厅顿时一片静寂,连咳嗽声都听不到。
孙权拔出佩剑。
他的面前有一张桌子。
“呀!”
随着锐利喝声,剑挥砍而下,霎时,桌子被劈成两半。
“我已决定要战!”
孙权一边引剑回鞘,一边以庄严语气道:
“在军事会议席上,大家可以随意发表各自的意见,然决策一旦定案,就不许表示反对!今后倘若有人再提起媾和之事,就和这张桌子一样!”
这是结论。孙权终于下定决心要与曹操一决雌雄了。倘若此时孙权决定向曹操投降,后来就没有所谓的“三国”时代,天下一统之事,或许在曹操在世期间便实现了。一旦孙权投降,战败未死的刘备,当然不可能发生任何作用。
“事情决定了!”
鲁肃回到自己的宿舍后,立即将喜讯告诉了在那里等候的诸葛孔明。看到他以喜悦表情说出这句话时,孔明知道将如愿以偿地与曹操交战。
“那结盟之事如何?”
孔明问了他最关心的这件事情。
决定交战,孙权也不见得会与刘备结盟。别的不谈,就水战而言,孙权确实有足够实力单独与曹操对阵。
“这一点,我会做进一步努力。”鲁肃回答。
抗战耶?投降耶?
这二者择一的问题已然决定,力主抗战的是鲁肃和周瑜,虽然两人在抗战这个目标上一致,但在准备采取的方法上却不尽相同。
被孔明说服的鲁肃,考虑的是“与刘备结盟”,而周瑜主张的却是“独立与曹操交战”。周瑜做此主张,是因为他不信任刘备。
同一个抗战派中又有亲刘备和反刘备两个派系,而他们争执不让的情形,持续了相当一段时期。
布阵在樊口的刘备,正翘首盼望以使者身份派至孙权处的诸葛孔明回来报告交涉结果。依据彼此的约定,结盟之事成立时,孔明会随同孙权舰队,溯长江而来。曹操则布阵于离此甚远的上游江陵,准备讨伐不奉戴他的人。
“船队来到!”
听到哨兵前来报告,刘备急急问道:
“来自上游,还是来自下游呢?”
“是从下游来的。”哨兵回答。
“唔……”
刘备脸上浮出满意的表情。
从上游下来的舰队一定是曹军,从下游溯江而上的则为孙权舰队。既然派出舰队,应该表示有意与曹操交战,也就是说同意与刘备结盟。
“由旗帜看来,前来的好像是周瑜舰队。”
“周瑜……”
刘备露出不愉快的表情。这是因为孔明先前派回来的急使曾向他报告:
——媾和派为张昭,抗战派为鲁肃和周瑜。抗战派中的鲁肃亲刘备,周瑜则反刘备。
孙权水师的先锋舰队居然是由反刘备派的周瑜所率领。无论如何,刘备还是立刻派了使者至周瑜处。
——为研究与曹操军之作战及商讨其他事宜,盼能谋面。尚请登陆樊口,劳驾至敝人营中一晤。
他让使者传达了如此意思的书信。
结果,使者却空手而返,口头报告道:
“周都督说,由于军务繁忙,不便离开部署,因此,倘若将军认为有此必要,他请将军亲自前去拜访。”
“这……”
刘备气得说不出话来。周瑜是孙权的家臣,而刘备是准备以对等立场与孙权结盟的。就身份而言,周瑜在刘备之下,所以,刘备理所当然地要叫周瑜来见他。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