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本是反刘备派人物。但他的主君孙权决定了与曹操交战并且与刘备结盟之方针,作为部下的他,自然非遵从这个决策不可。而周瑜的本意是:
——希望独力与曹操交战。刘备乃一枭雄,与这样的谋略家结盟,一定不会有好结果。
这是他对刘备的召唤,会以军务繁忙为由,不愿屈驾前往的原因。
——倘若将军认为有此必要,请将军亲自前来。
这句听似有礼貌的传言,实际上是非常不礼貌的措词。它的弦外之音是:
——我根本不认为有和你商谈的必要!
刘备当然意会到这一点。
“这个家伙……”
虽然恼怒万分,但刘备自知此刻处于劣势的处境。过去,自己也曾向吕布、曹操以及袁绍等人低头过。该忍的时候,非忍到底不可!思量到这一点,刘备遂前往周瑜所在的船上拜访。
“曹公是经验丰富的战将,与他为敌,非有充分的准备不可。请问,你这次率领多少将兵前来?”刘备问道。
“大约三万——”周瑜回答。
“这个数目会不会少了一点?”
“我认为这已足够。仁兄老远从樊城行军前来,相信十分劳累了吧?仁兄且一边休养,一边从旁观看我周瑜如何打败曹操。”
周瑜是人人皆知的美丈夫,而且辩才无碍,说话的声音更是非常悦耳。但这几句话听来却仿佛字字带刺。他说的“老远从樊城行军前来”,好像是在暗讽刘备“败走而来”。
“我不需仰仗败退军队的协助——”
虽然周瑜没有明说,刚才的话里确实如此隐喻,而刘备也强忍着不把憎恨之意表露出来,但他的愤怒心情可想而知。
周瑜所率的孙权水师,好像根本没把驻扎樊口的刘备看在眼里,不在该地稍作停泊就一径溯江而上。然后他在夏口让军队停住,等待后续舰队来到。后续舰队的司令官是东吴的最大长老程普,亲刘备派的鲁肃也以赞军校尉(参谋长)身份,跟随前来。
现在看看在江陵的曹操阵营之情形。曹操此刻的意气非常消沉,过去,他每次战役都是连战皆捷,而目前却面对了看似无法克服的敌人。
原来,军中正流行瘟疫。
将兵一个个因瘟疫而病倒。曹操再怎么厉害,对疫病还是束手无策的。
由于对疫病的恐惧感,大半将兵已完全丧失斗志。在这个情形下,有机会攻克孙权吗?
“或许,只有使用政治力量一途了。”
曹操如此思量。
孙权有几个弱点。孙权率领的是豪门贵族之联合体,而这些人的利害关系却不尽相同。以主张与曹操媾和的有力者为例,这样的人除张昭以外,还有许多。由于间谍的报告,曹操对这些情形了如指掌。
媾和派其实就是亲曹操派。他相信此次前来的孙权远征军中,一定也有亲曹操派的干部。要拉拢这些人,不正有一个方法吗!鉴于军中疫病流行,曹操遂萌起了将武力与谋略合并使用、以对抗孙权的想法。
曹操为了不让敌人知道疫病流行之事,尽全力加以掩饰。他下令禁止任何人出入江陵地区,以防消息走漏。
由夏口溯江而上的孙权、刘备联军,于赤壁停住舰队。名为联军的这支军队,实际上只是两千刘备军队加上三万孙权军队而已。赤壁是现在的湖北省嘉鱼县石头关,这个地方在长江南岸,对面北岸则为乌林,曹军就停泊船队于乌林。
由曹操布阵阵式以前哨战为主的情形来推测,他们似乎想打一场持久战争。
“不可打长期战……”
周瑜从赤壁凝视对岸,摇首道。
长期抗战,双方会因局部作战而逐渐消耗兵力。也就是说,占便宜的是兵员数较多的一方。而兵员数上,曹操占了压倒性优势。
实际上,曹操摆出打长期战的态势,为的正是怕打长期战。由于兵员因疫病而意气沮丧,故曹操欲速战速决。为人老奸巨猾的他,却故意摆出打长期战的阵势,以掩饰自己军队的弱点。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