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乱:且说魏晋南北朝(9)

2025-10-09 评论

    后汉之基础因而逐渐被蚕食。
    黄巾之乱后的中平四年(公元187年)二月,民众于荥阳之地蜂起。三月间,西北有名叫王国者,在韩遂、马腾等诸将的拥立下竖立叛旗。五月时,更有泰山太守张举公开宣言——
    余乃天子,今起取代汉。
    他招募的兵员达十余万之巨。
    十月间,长沙有位名叫区星的人起而造反。到十二月时,更有匈奴的叛变。
    这诚可谓国家的多难之秋。
    这一年,三国英雄——魏、蜀、吴之主子们——各在做些什么事呢?
    曹操被任命为东郡太守,却未赴任。无意就任新职的他,回到故乡谯县建立书斋,开始过着读书的日子。他潜心研读《孙子兵法》之类的书籍。
    后来成为吴之主的孙策、孙权兄弟的父亲孙坚,此时是长沙太守。他当然出兵镇压在长沙的造反,并且获得成功,被封为侯,建立了后来孙氏军阀的基础。
    成为蜀之主的刘备,于捆绑督邮加以痛殴后,已行逃逸,无人知其下落。他大概带着关羽、张飞这两个义弟,在附近一带忙着推销自己吧。自称为天子的张举,在竖起叛旗时,朝廷命令公孙瓒前往讨伐。刘备曾与公孙瓒一起受业于卢植门下,他或许会因此情谊投效公孙瓒军中吧?
    秦始皇订立郡县制时,曾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置县于郡之下。这个数目后来变得越来越多,到后汉末期时,郡以及与之同级的国之数目,已增加到一百零五之巨。
    这许多郡国分别属于十三个州。
    除了中央直辖之司隶州外,共有豫州、冀州、兖州、徐州、青州、荆州、扬州、益州、凉州、并州、幽州、交州等。
    郡之长官为太守,国之长官则为相,而州之长官为刺史。
    州在郡之上,但,州刺史的地位并不比郡太守高。他们的俸禄同样都是二千石。
    郡太守有由其统治的土地,拥有行政权和某些程度的兵权,与之相较,州刺史则丝毫没有这些权力。
    州刺史的任务只在于巡回视察州属各郡之政治是否良好,据以报告朝廷。
    实权只给予规模较小的“郡”长官,而不是给予规模大的“州”长官。之所以如此,乃在于提防全国出现十三个超强实力者割据各地。
    大军阀不在地方割据,于平时而言,是值得庆幸的一件事情。但,如后汉末期这般天下大乱,民众于各地蜂起作乱时,朝廷期待具有镇压实力的大军阀存在,毋宁说是自然的趋势。
    给向来毫无实权的州长官予行政权及兵权之事,经过检讨后,于中平五年(公元188年)付诸实施。
    具备实权的州长官不再是“刺史”,而改称“牧”。
    三国故事中的英雄割据,可说是从此开始的。过去的弱小军团,现在已成长为强大军阀了。
    同一年,政府为了强化中央军事力量,设置了“西园八校尉”官职。也就是说,中央军增设八个师团,即上军、中军、下军、典军、助军左、助军右、左、右八校尉。
    灵帝任命自己最信赖的宦官蹇硕为“上军校尉”,将其余七校尉归属其下。并增设八个师团中的第一师团团长兼任八个师团全军之司令官。
    最高司令官应该是大将军。现在连大将军都被置于蹇硕之下。
    如前所述,大将军是何皇后之兄长何进,这是与皇帝最为亲近的外戚。这样的关系所获得的皇帝信赖,尚不及宦官。
    灵帝对宦官的信赖之深,由此可见。
    事实上,其主要原因在于外戚本身不甚值得信任。在妹妹进入后宫之前,何进只是一介屠夫。灵帝当然不太信任这样的人物。
    何进对此极为不满。
    “你们这些被阉了的人渣算什么东西!”何进以露骨的态度表示出对宦官的憎恶之情。像他这样的人是没有抑制情绪之涵养的。
    丧失性能力这项重要机能的宦官,其他方面的机能好像特别敏锐。也就是说,他们的感受力非常灵敏。他们由何进的表情察知了他对他们的憎恶之情。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