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算是得到天公庇护,这一年秋天,由于连绵阴雨,河水泛滥,魏遂命令曹真退兵。
翌年公元231年,诸葛孔明攻打祁山。
魏的主帅司马仲达,其下则有张郃、郭淮等人。
司马仲达持的是慎重态度。诸葛孔明会采取什么样的作战方式,他一点也猜不透,所以,绝对不宜轻举妄动。孔明下令把上邦一带的麦子全割了下来。这个地方属于魏的版图,因此,此举形同抢了敌人的粮食。
“你们快动肝火吧!”
孔明这个举措,是为了要激怒对方。但知道孔明意图的司马仲达却按兵不动。这一点,引起了部将张郃的不满。
“这么惧怕蜀军,简直太窝囊了!我们这样会被天下人耻笑啊!”
张郃极力主张出击。其余将军也赞成这个主张。
“既然各位如此主张,那你们就去把蜀军歼灭吧!”
司马仲达遂准许出击之事。
孔明命令魏延、高翔、吴班等将军应战。结果,魏军大败。使魏军耐不住性子,毛毛躁躁地攻打过来——这是孔明的作战计划。
“仲达是个思虑非常缜密的人,他会受挑拨而如我们所预期地攻打过来吗?”
幕僚们起先持的是半信半疑的态度。对此,孔明回答:
“仲达知道我们埋有伏兵,准备将进攻的魏军歼灭。”
“既然知道,他更不会攻打过来吧!”
“不,魏军会攻打过来的。”
“为什么呢?”
“张郃以及其余仲达麾下部将,将来有可能成为威胁仲达地位的竞争者,因此,仲达期盼他们被打败。”
孔明微笑道。
“怎么可能呢?……打败仗时,仲达得负起责任啊!”
“这正是仲达之所以是仲达的高明之处。”孔明道,“为了逃避责任,他当然会作好妥善安排;依我推测,他会彻底反对出击之事,然后摆出不得不同意诸将之主战论的态度。……这么一来,战败的责任不是就该由主张出击的诸将负起了吗?坚决反对出击的仲达,不就可以置身事外了?”
“原来如此。”
幕僚虽然颔首,却也露出半信半疑的表情。
结果,事情的进行,全如孔明所料。
这次交锋,蜀汉获得三千甲首。
甲首是指穿戴盔甲的战士首级,不包括役夫头颅在内。也就是说,这是纯战斗人员的伤亡。
六月,蜀军因粮食已尽,决定撤退。撤退的另一个理由是:雨季即将开始。
“蜀军正在撤退,这是最好的攻击时机!”仲达命令张郃。
军队撤退时,一般都会预置伏兵,以掩护主力部队顺利撤退。因此,兵法禁止追击这样的军队。
但,张郃却不能不听这个命令。不久前,他因坚决主张出击而被敌军打得惨败,所以,这次再也不敢违拗仲达的意思了。
魏国名将张郃,果然于追击战中遭遇伏兵,右膝为流箭所伤,因此丧命。
司马仲达在魏国的有力角逐者,遂如此消失。
获得三千甲首——蜀军虽奏此大捷,却不得不撤退,之所以如此,最大的原因在于军粮的补给不继。
补给为何不继呢?
第一个原因是人灾。
于汉中担任补给任务的李严怠工,影响极大。这时已改名为李平的李严,向以在白帝城与诸葛孔明同受先帝委托为傲。但相较于孔明的位居丞相处于权力中心,自己空有骠骑将军之高位,却被迫远离中央;辗转江州(重庆)、汉中等地的他,始终未能如愿出仕成都宫廷。他为这样不平的际遇深表不满。
“我在这里努力担任补给任务,战功却全归给了诸葛孔明,我这岂不是当凯子吗?”
持此想法的李平,遂在补给业务上故意怠慢。
孔明连视同己出的马谡都以违反军纪加以处斩,怎么会就此放过李平呢?他于是找出李平怠工之具体证据,给予严峻弹劾。结果,李平官职被削,并被流放至一个叫梓潼的地方。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