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乱:且说魏晋南北朝(94)

2025-10-09 评论

    孔明对被处斩的马谡遗族非常关照,同样,他也给予被流放之李平的儿子李丰要职,使他有恢复父亲名誉的机会。
    政治要人彼此不睦,好像是蜀汉的传统现象。其近例有:关羽攻打樊城时,江陵之糜芳等人曾经故意在补给事宜上怠慢,上庸之孟达则根本不派援军。
    这一点,大概与蜀汉刘备阵营人脉之复杂有关吧?刘备阵营除了关羽、张飞等直系人员以外,尚有陶谦、吕布、刘表、刘璋以及关西军团等从各地派阀前来投入的人,想要妥善统辖他们,即使以诸葛孔明这等第一流人才,也不是容易做得到的事情。
    北伐失败后,魏延与刘琰、杨仪等人的不和表面化。孔明不得已,遂将车骑将军刘琰送还成都。在需才急切的“危急存亡之秋”尚且如此,人灾问题的严重性,不言可知。
    其次是补给技术欠佳。具体言之,就是运输方式和工具都很陈旧,难以达成大量补给之目的。
    另外,虽与吴之同盟关系尚在,但两者间的联系作业完全脱节。在蜀陷于苦战、亟待盟友牵制魏时,吴却并不乐意采取行动。实际上,两者持的都是利用对方的心态,因此,这样的同盟形同虚设乃是理所当然之事。双方都不是因义结盟,在这种情形之下,谁愿意牺牲自己呢?
    “我们花两年时间慢慢准备吧!”
    孔明对蜀国要人们说。
    要打倒超级大国魏,临渴掘井式的准备是不行的,所幸蜀有天然要塞。有鉴于曹操曾经吃过一次亏,因此,魏对攻打蜀至汉中以南的地区有所犹豫。由于居于难攻之地,蜀因此可以在准备上好整以暇。
    孔明每天把自己关在丞相府里,坐在案前冥思。偶尔想到什么,就提笔在桌上的纸张涂鸦。不过,他涂鸦的并非文字,而尽是一些直线或弧线。
    “运输工具……胜败完全取决于此。”
    孔明自言自语道。
    迄今为止的战争,用以运输粮食或军需用品的工具,都是由数头牛只或马匹拖拉的车子——车体两侧各有一个车轮。
    “这从春秋战国一直沿用至今……”
    万一行走很陡的坡路或山道时,这类车子便很容易颠覆,大量物资因而损失。如果能使这样的双轮车子更稳固,这类损失不晓得能够减免多少。
    而且,一旦车体稳固,载量自会增加许多。孔明正在设计运量较大、且易于上货和卸货的较大型车子。
    设计完成后,孔明叫人制造样车,并在山道实地试车。试车结果,发现有不理想的地方就即刻修改。
    孔明发明的车子,一般人称之为木牛或流马。
    木牛或流马的实际模样到底如何,现在已无从稽考。但由名称推测,这个东西好像和牛只或马匹的形态有关。
    诸葛孔明除了是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外,更是一个具有科学头脑的发明家!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孔明再度率军北伐,越过斜谷道,来到渭水沿岸,这是经过两年时间准备才动员的十万士兵队。在街亭一役及张郃阵亡的战役之间,曾经有过一次进击至陈仓后又撤退的战斗,因此,这次北伐算是第四次。由于使用孔明所发明的木牛、流马,运输作业极为顺利,庞大军队来到渭水南边一个叫武功的地方。现在的地图上,武功在渭水北岸,但若依据三世纪前半的水路情形,武功这个城市应在渭水南岸。
    魏的主帅又是司马仲达。有意攻打长安的蜀军,一定会渡过渭水到北岸,因此,魏军大可在渭水北岸严阵以待,并于蜀军渡河甫毕、尚未整顿阵形之际,给予痛击。而司马仲达发下的指令却是:
    “全军渡河!”
    “主帅是准备布下背水之阵式吧?”
    魏军幕僚猜测这个命令的用意。而发下命令后的司马仲达则显得无比紧张,他轻轻摇头自语道:
    “蜀军要是绕山到东边,问题可就大了。希望他们到西边的五丈原……”
    战争无异赌博。司马仲达下的赌注则是孔明会走过五丈原。
    倘若蜀军走东进路线,则其目的在于速战速决。仲达由孔明的性格判断,蜀军会为了长期作战而走向西边。因为这是一场赌博,所以,仲达根本未做敌军东进时的准备,他的一切作战计划,都以蜀军开往五丈原为前提。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