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乱:且说魏晋南北朝(98)

2025-10-09 评论

    越是这样的时候,越可能中人圈套。何况这是孔明最爱用的策略。
    “说不定这是陷阱……”仲达道。
    听到这句话时,幕僚顿时变得鸦雀无声。
    有谋略之神称谓的诸葛孔明,既然要死,绝不可能平白死去。他会利用最后一次机会,大大发挥自己的谋略,这是十分有可能的事情。听到主帅司马仲达说了这些话时,魏军幕僚开始有了“陷阱”意识。
    “蜀军确实可能设下陷阱,那现在我们该如何是好呢?”一名幕僚问道。
    “我们最好随机应变,看看情形再说,多注意蜀军动向。”仲达道。
    蜀军这边,由于失去孔明这位精神上的支柱,全军正在一片哀叹声中。在这个状态下,要打仗是不可能的事情。虽然孔明是否为真正的军事天才,这一点还有不少疑问,但他的确已将自己的超人能力发挥到最上限了。
    ——作战之神。
    孔明自知配不上这个称谓,却也不反对被人如此称呼。为人谦虚的他,事关自己不拿手的战争问题,也就不否定渲染性的传说。
    ——我们蜀国有智谋如神的大军师诸葛孔明。
    孔明下意识地在蜀军内部培植了这样的信仰。蜀军由于有了这样的信仰,才得以发挥实力以上的战力。反过来说,一旦失去孔明,战力将会降到实力以下甚至有战意丧失殆尽的可能。
    “只有撤退一途。”
    蜀军阵中重要分子都知道,没有孔明这个信仰对象后,与超级大国魏继续交战是不可能的事情。
    “虽然丞相已死,但这并不意味我们不能继续作战。有我在,你们还怕什么?”
    独排众议、主张力战到底的是魏延。上层会议遂因他的发言而导致众人呈现扫兴之状。这个人向来自以为军事能力犹较孔明为高,并因此自负满满,且常如此公开放言。以前提出“一击攻灭论”被孔明驳回时,他还以“丞相无种”之语处处宣扬,着实是个军中异类。
    “因一人之死而废天下之事,岂可让这样的事发生?难道我说的话不对吗?”
    魏延坚持继续作战。
    孔明对自己死后之事,当然做过缜密思虑。他甚至叫来主要幕僚,就自己死后的撤退作战面授机宜。
    姜维、费祎、杨仪等人都陆续多次获得面授有关计策,唯独魏延,一次都未获孔明召见。孔明知道叫他也没有用,何况魏延是根本不会赞成撤退的。
    就撤退策略对诸将面授机宜后,孔明一定不忘特别叮咛:这件事情绝不能让魏延知道。
    此外,他又说:倘若魏延同意撤退,最好;若绝不赞成撤退,那也没办法,就把他留在战场吧!这总比蜀军为他一人而蒙受极大损失来得好。
    孔明死后,每次召开高层会议,无论魏延如何力说继续作战,诸将全都默不作声,因为他们知道,与他争辩也是无益之事。诸将赖以依靠的是,孔明于临终前说的一句话:
    ——我在魏延军中已有布局。
    看见无人开腔,魏延便对费祎说:
    “你应该不是胆小鬼吧?文官可以护送丞相灵柩回去,我们武人必须留下,与魏硬战到底。有我魏延在,你一切放心好啦!胆小的丞相已死,我倒正好能展开积极作战哩!如何才能打赢魏,作战计划我早就拟好了。”
    魏延把自己的作战计划展示给费祎看。这计划是以前孔明所不屑一顾的。
    “真要命……”
    费祎心里虽如此想,却又翻看着这份作战计划,佯装感佩,道:
    “这个计划很好,相信杨仪兄也会同意的。”
    “不,我知道杨仪一定不会赞同,我和他关系不睦,他一定不会支持我。”
    “我可以向他说这是我拟的计划,这样,他一定会赞成的。”
    费祎道。实际上他并不认同魏延的作战计划。知道魏延无撤退之意的现在,他不愿因此被拖下水,去打毫无谋略的战争,因此,急着要找借口摆脱魏延。
    “这个主意很好!”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