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172)

2025-10-09 评论

    “五百万元化成的烟啊!清国对此要付出更大的代价。”马地臣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他的身边,跟他这么说。
    “是呀。你看那烟冒得多高呀!”
    1
    林则徐“烧毁鸦片两万箱”,在历史上是十分著名的。其实,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并不是点火烧毁的。不过,向浸泡在盐水里的鸦片投进生石灰,立即冒起浓烟。这种情景说它是“烧毁”大概也是可以的。
    一般的民众是从栅栏外面观看。他们每天都来。官方也鼓励他们来看。因为考虑到这样会使人们留下对禁烟政策的深刻印象。
    有一天,连维材带着夫人来到了虎门镇口销毁鸦片的地方。由于林则徐的特别照顾,他们进入了木栅栏里面。
    这时正好向池子投掷鸦片。身体健壮的士兵们,只穿着一条短裤衩,正用斧子劈鸦片箱。芒果树的木箱子,两三下就劈开了。皮球大小的黑鸦片膏子,骨碌碌从里面滚出来。士兵用刀砍成四半,扔进池子里。
    池子里的水已经掺进了食盐。池子上搭上木板当踏脚板。小工们也只穿着一条裤衩,站在木板上用长木棒搅和着。
    广东南部的六月已经很热了。但让他们脱光衣服,还不仅是由于天气的原因,也有防止他们盗窃鸦片的目的。
    士兵也好,小工也好,都是经过挑选的体格健壮的人。大概因为这也是一种带有显示政策性质的仪式吧。这些人都大汗淋漓,阳光一照,油光闪亮。
    “体格健壮的男子汉,我们国家也很多啊!”连维材跟夫人说。
    连夫人阿婉眯着眼睛望着这些光脊背的男人,点了点头说:“是呀。”
    “热心的人们都在议论,如果不趁着还剩下这些健壮的汉子禁绝鸦片,那就晚了。”
    阿婉没有帮腔,仔细瞅着丈夫说:“你这个人好像生下来就是为了议论似的。”
    “这是什么意思?”
    “这个世上还会生出像你这样的人吗?”
    “如果时代需要这样的人,恐怕还会生出来的。”
    “第二个连维材?”
    “这个暂且不说了”。连维材改变了话题,“来广州已经快半年了。我打算在这儿继续待下去。”
    “我明白了。你是要我回厦门吧?”
    “如果你愿意回去的话,……”
    阿婉没有答话。
    开始往池子里投生石灰了。饱吸着鸦片的盐水,像发狂似的开始冒泡、冒烟。
    “你带我上广州来的目的,就是要我来看冒烟的吧?”
    “是这个目的。”
    “我在仔细地看着哩。”阿婉入神地注视着那冒起的白烟。
    栅栏的外面响起了一片欢呼声。
    一般人都由于鸦片而吃了各种各样的苦头。由于父亲、丈夫、儿子、兄弟、叔伯们吸上了鸦片而弄得倾家荡产。
    “这烟是你使它冒起来的啊!”阿婉小声地说,“为了冒这股烟,你付出了金钱,四处奔忙。这烟冒得好高呀!”
    “我不只是想让你看看我所做的事情。”
    “那么,还有别的?”
    “这烟不是戏的结束,而是开幕的信号。”
    “好戏还在后头吗?”
    “戏的内容,我不太愿意让你看,所以只让你看看开幕,同时也希望你有所准备。”
    “要说准备,我早就……”阿婉尽量压低自己的声音,但她的脸上仍然掩饰不住忧虑的神情。
    由罂粟制成的鸦片,正被食盐和石灰分解而化为浆状。不一会儿,临海的闸门打开了,融化了的鸦片,迅猛地流进了大海。大海的颜色比平时显得更蓝了。
    只见一只舢板船正从虎门水道开出来。“英国人坐在那只船上去澳门。”连维材指着那只舢板船,跟妻子解释说。
    “那也是戏的情节之一吧?”
    “是不太好的情节。”
    没收英国人的鸦片,现在正在销毁。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