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城(8)

2025-10-09 评论

    帕克兰德心里一别扭,就伸出胖呼呼拳头,往办公桌面上擂了一下。“我刚才说过这不是鬼话,事实上也不是。再说,我刚才提到的那个人,对我当时说的话根本没搁在心上,至少在这一切乱子发生前,他可没在意。”
    “他不是这样讲的,”伊利亚斯说。
    “说不定现在不是这样了。”帕克兰德向扎勒斯基诉说了。“听我说,马特,搞乱活的那个人还只是个孩子。黑孩子,年纪大约十七岁。我对他没什么过不去的;他手脚慢些,可他一直在干活。我有个弟弟,跟他一样年纪。我一回家,我就问,‘小子上哪去啦?’对这句话,谁也不会反复琢磨的。这件事,就是这么样,可后来那另一个人,纽柯克,却来插手了。”
    伊利亚斯死不罢休说:“可你现在不是承认你用过‘小子’这个词吗。”
    马特·扎勒斯基不胜厌烦说:“好吧,好吧,他用过。这一点,我们大家都承认算了。”
    扎勒斯基压着心头怒火。每逢厂里爆发种族争端,他总是不得不这样做。
    他自己的偏见根深蒂固,而且多半是反黑人的。在他出生地怀恩道特那个住着很多波兰人的郊区,他感染了种族偏见。在那里,凡是波兰血统的家庭都瞧不起黑人,把黑人当做二流子、捣蛋鬼。反过来,黑人也恨波兰人,甚至到今日,在底特律各地,这种宿仇还没有了结。扎勒斯基出于需要,已经学会抑制自己的本能;你要管一家象这个厂一样多黑人工人的工厂,就不能让你的偏见流露出来,至少不能经常流露。就在眼下,听了伊利亚斯的最后那句话,马特·扎勒斯基忍不住想插嘴说:如果他确实叫他“小子”,那又怎么样呢?这到底有什么关系呢?领班既然跟他说了,那就让那个杂种回去干活就是了嘛。可是,扎勒斯基知道这番话会给人讲出去,说不定还会比先前引起更大的麻烦。因此,他没有说出口,却咆哮着说:“重要的是后来怎么样。”
    “这个嘛,”帕克兰德说,“我还以为永远也不会提到这个问题了呢。当时我们快要让那个活恢复正常,那个大力士纽柯克就跳出来了。”“他也是个黑人弟兄,”伊利亚斯说。“当时,纽柯克一直在流水线后段干活。他连出了什么事都没有听到;是别人告诉他来的。他走过来,骂我是种族主义臭猪,还揍了我一拳。”领班用手指摸了摸脸上的乌青,从他进来以后,这张脸肿得越发厉害了。
    扎勒斯基厉声问道:“你有没有还手?”
    “没有。”
    “我很高兴你总算有点头脑。”
    “我有头脑,没错儿,”帕克兰德说。“我把纽柯克开除了。当场就把他开除了。这儿厂里,没人揍了领班不受处分的。”
    “这等以后再说,”伊利亚斯说。“多半要看,出在什么情况下,出于什么原因。”
    马特·扎勒斯基伸出一只手插进头发里;有时候,他就是弄不懂怎么还剩着那么点头发。这种讨厌透顶的局面,本来应当归厂长麦克农处理,可是麦克农不在这儿。他在总管理处,离这里有十哩路,在参加一个会议,讨论厂里不久就要生产的一种绝密汽车——新产品“参星”。有时候,马特·扎勒斯基还以为麦克农早已退休,其实再要过半年才正式退休呢。
    马特·扎勒斯基以前干过这个苦差使,现在又在干着了,这是个下流勾当。扎勒斯基就连接麦克农的班,都挨不到,这一点他也知道。上面早唤他去过,给他看过他的正式鉴定,那写在一本皮面活页册里,永远放在制造部副总经理的办公桌上。把册子放在那儿,副总经理什么时候考虑到新的任命或者提升,什么时候就可以一页页翻翻。马特·扎勒斯基的那一页上,除了照片和其他细目,还写道:“此人安置在目前职位上恰如其分。”
    公司里每一个大人物,都知道油腔滑调的正式说法是“碰顶”。真正的意思是:此人已经升得够高。大概终身只能担任目前这个职位,不会再提升了。
    按照公司章程规定,不论在什么人的档案上写下那样一个致命的结论,就必须通知本人,他只有资格担任目前这个职务。这也是为什么马特·扎勒斯基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知道,他永远也不会升任比目前这个副厂长更高的职位了。起初,这消息使他大失所望,但是,他既然慢慢习惯了,也就知道了其中道理:他成了没人要的旧鞋,是快要淘汰的一类人的末代,这样的人,经理部和董事会再也不愿意放在上层重要岗位上了。如今厂里的高级职员不大有人会再走扎勒斯基擢升的那条道路,也就是从工厂工人爬到检验员,爬到领班,爬到车间主任,爬到副厂长。刚工作那时候,他并没有工程方面的学位,是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休学的中学生。可是大战以后,他靠读夜校,加上美国士兵享有的学分,搞到了一个学位,从此就开始向上爬,野心勃勃的,正象他那一代的大多数人一样,他们都是从欧洲堡垒①和其他一些险境中挺过来的。但是,扎勒斯基后来才认识到,他浪费时间太多;他真正的起步开始得太晚了。前途无量的人才,汽车公司最高领导人物的材料,现在也好,过去也好,都是些聪明的年轻人,就是顺着那条直接从大学到前线的就业道路,气昂昂、急煎煎地踏进厂门的。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阿瑟·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