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隆的全盘计划已经奏效。他向来擅长于摄取好镜头,在越战期间尤其如此。他成了纽约总部“马蹄”制作者的红人,频频出现在晚间新闻(12)之中,有时几乎达到每周三四次之多。上镜头显然是一名记者赢得观众、取得CBA总部高级决策者好感的途径。
哈里·帕特里奇则依照自己的计划,一走到底。他追求深层的报导,这类报导大都要作较长时间的调查,而且需要他和摄影师深入越南的远乡僻土。他开始对比美国和越共的战术,寻找这些战术有时失败的原因。他还研究部队的布防,在前沿阵地收集地面和空中打击的效能、伤亡数字和后勤工作。
帕特里奇深入战火纷飞的区域采访,不时离开西贡,短则三五天,长则超过一周,有一回他秘密潜入柬埔寨境内只身进行地下采访,与外界失去联系达一个月之久。
每一回,他都带回扣人心弦的报导,由于他的分析入木三分,有些新闻直至战后还一再为人们所称颂。没有任何人,包括克劳福德·斯隆在内,会对帕特里奇是位非凡的记者这一事实表示怀疑。
不幸的是,由于他的报导数量较少,因而上镜头不及斯隆频繁,所以也较少引起注意。
在他们驻越南期问,另一因素影响了这两位男子的前程。
那便是杰西卡·卡斯蒂洛。
杰西卡……
克劳福德·斯隆几乎机械地行驶在他每天上班两次经过的公路上。他的家位于长岛海湾的拉奇蒙特。此时他离家只有半小时车程了。
在他身后,一部蓝色的福特速度牌车也加快了速度。斯隆此时心情轻松,每天这个时候他均如此。他的思绪又回到了杰西卡身上……。杰西卡在西贡时原是哈里·帕特里奇的女友……可是她最后却与克劳福德·斯隆结为伉俪。
在越南那阵子,杰西卡26岁,身材细巧,披着一头棕色的长发,思想活跃,说起话来偶尔言词很尖刻。当时她在美国新闻处担任低级官员,对新闻记者及其工作毫不含糊。
杰西卡对于他们对自己所表示的兴趣颇觉有趣,漫不经心地与他们周旋着。尽管克劳福德·斯隆认识她最早,但如果说杰西卡对什么男人真有柔情蜜意的话,那便是哈里·帕特里奇。
斯隆这时暗自思忖:时至今日,他对杰西卡和哈里两人之间的早期关系依然有些不甚明了。对此他从未问过杰西卡,现在自然就更无从谈起了。然而,有一件事,即杰西卡和哈里之间早在20年前就关闭上、至今不曾开启的心灵门户很使斯隆纳闷。这从来没有……也始终无法使斯隆停止对他俩的早期关系及亲切交往加以探索。
杰西卡·卡斯蒂洛和哈里·帕特里奇在越南首次见面时,两人就自然被对方吸引住了——尽管初见面时双方持有敌对情绪。那天,帕特里奇到新闻处了解一些信息,他知道有这方而的消息,但是美国军事部门却对他进行封锁。这则消息涉及在越美军士兵中存在的吸毒问题。
纽约总部的“马蹄”同意他前去跟踪采访,但是官方渠道将口子把得严严实实,不透一点风声。
哈里踏进杰西卡的小办公室,向她提出要了解这一方面情况时,她也同样予以婉拒:“对不起,我对此无可奉告。”
她的态度激怒了他,他反唇相讥道:“你所谓的无可奉告是不是指你受命保护某人?那人是一位大使,披露真相会使他下不了台,对不对?”
她摇摇头,说:“这个我也无可奉告。”
帕特里奇不由怒从中来,态度越发强硬起来。
“你的意思是:
你坐在这一舒适的办公室里,对战场上美国士兵的死活毫不在乎,他们由于担惊受怕,需要发泄,需要刺激,就用毒品来毁灭自己,成了吸毒者——因为他们不知道有什么比此更好的办法。”
她面带愠色,怒道:“这话可不是我说的。”
“噢,你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他轻蔑地说。“你是说你不想谈论那些使人难堪的丑恶行为,然而需要公开报导的正是这种事。这样人们才能知道存在的问题,才能着手解决。这样,到这儿来的其他年轻士兵便可以事先得到警告,也许还能获得挽救。你知道你在保护谁吗,小姐?显然不是那些在作战的士兵,那些一个顶一个的勇士。你说你是个情报官员,我说你是个隐瞒官员。”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阿瑟·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