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栏栅前停住车,钻了出来。这时,局长已进了自己的车,正要离开。伯特连忙走过去。“局长。你能介绍一下吗?”
“噢,是你呀!”局长摇下驾驶座侧旁的玻璃窗。他以前曾多次碰到过这位兼职记者老头儿。“介绍什么?”
“哎,别这样,局长!无线电里那些通话,我全听到了,还有你刚才要人通知联邦调查局的命令。”伯特转过头打量了一下,发现自己的预感是对的。“这是克劳福德·斯隆的家,对吗?”
“是的。”
“是斯隆夫人遭到了绑架吗?”
局长犹豫着,伯特恳切地说:“你看,我是第一个到的。为什么不给本地一个老头儿一点运气呢?”
局长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他心里想:为何不呢?甚至他还有点儿喜欢费希尔,虽说他有时如一只蚊子似地惹人厌烦,可从来不像有些新闻记者那样居心不良。
“要是你听到了所有的通讯联系,”局长说,“那你也明白,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一切尚未肯定。不过,是的,我们确实认为斯隆夫人遭到了劫持,另外还有斯隆夫妇的儿子尼古拉斯和斯隆先生的父亲。”
局长这边说着,伯特那边飞快地做着记录。他明白这是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条消息,因此想慎重行事。“那么你是说,拉奇蒙特警察局是以三个人遭绑架的设想为依据在展开行动。”
“你这样说也可以。”
“这可能是谁干的,你心里有数吗?”
“没有。噢,还有一件事。斯隆先生还没得到通知,我们正设法跟他联系。所以,看在上帝的份上,在你张扬出去之前,给我们一点联系的时间吧。”
讲完这句话,局长开车走了,伯特也一头扎进自己的大众车。尽管局长有言在先,可他什么也等不及了。他心里唯一考虑的是:最近的公用电话在那里?
不一会儿,伯特离开派克大道时,看见迎面过来另一辆车,认出了那上面坐着的是WNBC电视台在本地的兼职记者。那么这条消息上的竞争已经开始。现在伯特要想领先,就得赶快。
在不远的波士顿邮政路上,他找着了一部公用电话。当他按下WCBA电视台的号码时,手都在发抖。
上午11点20分,重重压力包围下的WCBA电视新闻室里,一如往日,在这个纽约地方台午间新闻到来前的一小时里,气氛正越来越紧张。
在一片近于疯人院的混乱中,刚才的同一位助理新闻督导接到了伯特·费希尔的电话,当他听出打电话的人时,急促地说。“我们这里忙得一塌耐涂。讲短点、快点。”
伯特照办了。一听之下,这位年轻的新闻工作者惊疑地说:
“你肯定吗?绝对肯定吗?有没有确证?”
“警察局长给证实的,”伯特得意地说,“他为我单独作了介绍,为保险起见,我又请他重复了一遍。”
助理新闻督导已经立起了身,朝新闻督导打着手势,急呼呼地喊道:“四号线!四号线!”他对自己旁边桌子上负责调度的编辑说:“我们需要一个摄制组尽快赶到拉奇蒙特。别跟我说找不到,赶紧把他们从其他的事情,任何事情中抽开,弄到那里去。”
女新闻督导已经在侧耳倾听着伯特·费希尔。她记下一切重要内容后,问道:“还有谁得到了这条消息?”
“我是第一个,现在还是。不过我离开时,WNBC的人正赶往那里。”
“他带有摄制组吗?”
“没有。”
助理新闻督导穿过新闻室来报告:“我已经让一个组上路了。是从布朗克斯那边抽米的。”
新闻督导对着电话,指示伯特·费希尔说:“别放电话。”
然后对附近一个桌上的撰稿人说:“接通四号线。是拉奇蒙特的费希尔。叫他把一切都讲出来,然后写成我们中午的头条消息。”
同时,新闻督导拿起直通CBA的电话,将刚得到的消息告诉了国内新闻编辑厄尼·拉塞尔。
厄尼·拉塞尔心里矛盾着该作何选择,但这也只是一刹那间。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阿瑟·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