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利弗的故事(79)

2025-10-09 评论

  这是个血汗工厂。
  换不得半个字,十足地道就是一个血汗工厂。
  又窄,又黑,又气闷。
  只见好几十个女工,都扑在缝纫机上,干得真像连命都豁了出去似的。
  除了表明生产效率高的一片机器喀哒声和马达嗡嗡声以外,其他什么声音也没有。
  跟当年阿莫斯-巴雷特的工厂有什么两样呢!
  一个监工匆匆走过来迎接约翰和我这个西方来的外宾。当下我们就由他带着去参观。那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厂子是小得不能再小了,可是眼前的情景却是惨得不能再惨了。
  那监工咭咭呱呱讲个没完,讲的都是中国话。约翰告诉我,说他是在夸他手下这帮女工的生产技术有多熟练。
  “这里生产的衬衫质量是顶刮刮的,”约翰说。
  说着他就停下来冲一个女工一指,那女工正以飞快的动作把衬衫袖予往机口里送。
  “瞧!绝不绝,用双针缝的!这样的质量是世界首屈一指的!眼下在美国都还出不了这样的产品呢。”
  我仔细一看。
  说来遗憾,约翰本是随便找个例子让我看看的,可他却偏偏挑错了人。问题倒不在于这女工的技术,而在于这女工本身。
  “这小姑娘多大了?”我问。
  那小妞儿还是以熟练的手法只管埋头缝她的,没有理会我们。倒是好像还稍稍加快了手里的速度。
  “她十四了,”那监工说。
  他显然是懂一点英语的。
  “约翰,那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我悄声说道。“这丫头明明顶多不过十岁。”
  “是十四,”那监工却一口咬定说。约翰也就听了他的。
  “奥利弗,那合乎法律上规定的最低年龄。”
  “我不是说法律上定得高了还是低了,我只是说,这个小姑娘才十岁。”
  “她有身份证,”那监工说道。工作上用得着的英语他还是能对付两句的。
  “让我们看看,”我说得很客气,不过也没有加上个“请”字。约翰的脸上始终没有一点表情,那监工就叫小丫头把身份证拿出来看。小姑娘慌忙找了起来。天哪,我又不能对她说我是不会敲碎她的饭碗的。
  “喏,请看吧,先生。”
  那头头把一张证件冲我一扬。证件上没有照片。
  “约翰,”我说,“上面没有照片哪。”
  “不满十七岁,身份证上规定不用贴照片,”他说。
  “是这样,”我说。
  看他们的神气像是在怪我怎么还不往前走。
  “也就是说,”我又接着说道,“这小丫头是从一个大姐姐那里借来了一张身份证。”
  “明明白白是十四岁!”那监工放大了嗓门又冲我说。他把身份证还给了小姑娘。小姑娘如释重负,回过身去又干起活来,干得比刚才还快。只是现在还不时偷偷拿眼来源我。糟糕,这不要害她出工伤事故吗?
  “叫她不用紧张,”我对约翰说。
  约翰用中国话跟她说了两句,小姑娘于是就只管干她的,再也不偷眼瞟我了。
  “请请,喝茶去,”监工说着,一路点头哈腰,把我们尽往一个小间里让,那就是他的办公室了。
  约翰心里明白:我根本不信那小姑娘是十四岁。
  他就对我说:“你瞧,反正她干的是十四岁的活儿嘛。”
  “可她又能挣几个钱呢?你不是说过吗,童工的工钱只及得到成人的一半。”
  “奥利弗,”约翰还是那么沉得住气,“她干一天可以拿十块钱回家哪。”
  “那可好,”我说,可又跟着补上一句,“不过是港元。折合美元只有一块又八毛,对不对?”
  那监工递给我一件衬衫。
  “他让你看看这做工有多考究,”约翰说。
  “不错,”我说。“这‘双针缝’的玩意儿的确很新颖别致(到底有多大意思我就说不上了)。事实上这样的衬衫我自己就有两件。”
  要知道,这里出品的衬衫都是标上“宾氏名士世界”商标的。看来今年爱穿衬衫加毛衣“两件套”的男士,穿这种衬衫是时髦了。
  我低头喝着茶,心里却在想:远在万里以外的老家纽约,我们那位埃尔维-纳什女士①,是不是知道自己大力推销的这种风流潇洒的时式服装是怎么样制作出来的呢?
  ①前文提到过,埃尔维-纳什是纽约宾宁代尔公司“名士世界”新潮男装部的售货小姐(见第17章)。
  “我们走吧,”我对约翰说。
  我憋得都快透不过气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埃里奇·西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