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间,南希变得警觉起来,早先的劳顿一下子烟消云散了。
她披了件和服式的女晨衣,打开卧室的电灯,把第一盘录音带放入录音机里。趁录音带还没放出声音前的空隙,南希在一张椅子上坐定,笔记本放在膝盖上,手里拿稳铅笔。从南希的高保真系统里传来了伊维特吞吞吐吐的声音。
南希一听开头几句话就坐得笔挺,全神贯注地听下去。
“这里讲的是关于‘自由之友’,关于所有那些爆炸和谋杀的事实。‘自由之友’住在克洛科大街一百一十七号,它的头目是乔戈斯·阿香博,他中间的名字叫温斯洛,他喜欢用这个名字。我是乔戈斯的女人。我也参加了这些活动。还有戴维·伯德桑,是他弄钱来买炸药和其它物品的。”
南希目瞪口呆,她感到全身战栗,她的铅笔飞快地写着。
录音带里还是伊维特的声音。接着是两个男人之间的对话——一个大概就是伊维特提到的那个乔戈斯,另一个一听就知道是戴维·伯德桑。
第一盘录音带的第一面已经放完了。南希的录音机上配有自动倒转装置,立即放出第二面上的录音。
又是伊维特的声音。她描述了那晚在米尔菲尔德山上发生的事情。炸变电站。杀死两名警卫。
南希越来越激动。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到手的东西——她记者生涯中最大的独家新闻,而且,在此刻,这全部是她一个人的。她继续谛听着,充实着自己的笔记。
又是乔戈斯和伯德桑之间的对话。他们正在商量着什么事儿……进行策划……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饭店……把炸弹伪装成灭火器……一辆红色的运货卡车:防火服务公司……全国电力协会年会的第二天晚上……凌晨三点正……。
南希的皮肤有一种针刺般的感觉。她头脑里敏捷地盘算了一下,瞥了一眼自己的手表,然后向电话机猛扑过去。
新闻报道已不再是当务之急了。
当她拨报警电话号码911时,她的手在发抖。
主持警察局指挥中心的值班警官意识到,他必须火速作出决定。
几分钟之前,警察局的男接线员接到莫利诺打来的报警电话,并作了记录。他向值班警官发出了信号,要他直接跟莫利诺通话。警官这样做了。扼要地听了听之后,他盘诘报警者。对方报了自己的姓名和《加尼福利亚检查报》记者的身分。她就录音带作了解释,报告了她获得录音带的经过情况,并说她此时十万火急地报告的消息就是从那些录音带里获悉的。
“我听说过您,莫利诺小姐,”警官说。“这电话您从报社里打来的吗?”
“不是。在我公寓打的。”
“请把您的地址告诉我。”
她说了自己的地址。
“电话簿上有您的电话号码吗?”
“有的。列在南·莫利诺名下。”
“请挂上电话,”警官说。“我们马上打电话给您。”
那位警察局的接线员——他是二十位经管报警电话的接线员之一——已经在市内电话簿上查到了她的电话号码。他把它写在一张纸条上,递给了警官。警官拨了这个号码,便留心听着。
电话铃一响,南希就接了。
“莫利诺小姐,刚才是您打报警电话来的吗?”
“是的。”
“谢谢您。我们必须核实一下电话。如果以后再跟您联系,您在哪儿呢?”
“在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饭店,”南希说。“除此以外,还能在哪儿呢?”她挂断了电话。
警官心中盘算了一会儿。他已经证实电话是真的,决不是神经失常的人打的。但是,难道这则消息就那么紧急,足以证明必须在大半夜里疏散市内最大的一家饭店从而造成混乱吗?在通常情况下,一旦接到炸弹警报——警察局每年都要接到上百个这样的警报——首先派出一支由一名巡佐和两三名巡警组成的先遣队去进行调查。如果他们怀疑或者发现警报有价值,他们便打电话通知行动中心,随后便采取紧急措施。(在那个阶段,从不使用无线电通讯手段,其原因有二:一,要是确实有炸弹,那么无线电信号很可能引起爆炸;二,因为人人都可以监听警察局的无线电通话,警察局想让新闻界人士和围观者晚一点堵塞出事地点。)但是,如果刚才接到的报告属实,危险确实存在,那么按照通常办法来处理,时间是不够的。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阿瑟·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