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骄阳,熔金烁石,苦热不堪。但庐山双剑峰一带,灌木长林,蔽不见日。益以飞瀑流泉,喷珠溅雪;不仅毫无暑气,反而觉得有些凉意袭人。
双剑峰于庐山众峰之间,崭崭如干将插天,腾空莫邪,屹然相对。中为千寻幽谷,雾郁云蓊,数尺之下,景物即难透视。这时,正值清晨,双剑峰东北的黄石岩上,一个身着青罗衫、凤目重瞳、面如冠玉、年约十八九的少年,迎风而立。这少年本极英俊,映着艳艳朝阳,越发显得倜傥风流,丰神绝世。
少年卓立岩头,风扬衣袂,目眺匡庐景色,口中微吟道:“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烟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太白此诗,真不愧称庐山山史!西南双峰峭拔,如剑插去,冷云仙子葛老前辈所居的冷云谷,想必就在峰下,恩师严命,务须于今日赶到投书,幸喜还不曾误事。”自语方毕,身形已自腾起,就如俊鹘摩空一般,直奔双剑峰下云雾弥漫的千寻幽谷。
不多时,少年已到峰下谷旁。只见两峰之间的这片绝涧幽谷,宽有二三十丈;谷中泉瀑双多,水气蒸腾,和那些出壑之云,弥漫上涌。谷内究竟有多深浅,是何形状,丝毫不得而知,怎敢贸然纵落。
恩师再三叮咛,这冷云仙子葛青霜乃师门尊长,惟与恩师昔年积有夙怨,尚未化解。此番投书,不派大师兄前来,即因葛仙子与自己另有渊源,较好说话。但究竟是何渊源?却如自己身世一般,推说时机未至,不肯相告。葛仙子武功高不可测,人却极其刚愎自用,好恶常转移于一念之间;务须恭谨应对,千万不可丝毫冒犯。倘能得其青睐,受益必多。此刻却为弥漫云雾所阻,不识下谷途径;若待雾散云收,又不知何时何日。恩师限于今日投书拜谒,即因此行干系太大,如能圆满,不仅可以解开与葛仙子二十年积怨症结,且可消弭武林中一场浩劫奇灾!不想已到地头,突生阻隔,又不便高声呼问,如何是好?
少年方在踌躇无策,壑下雾影之中,突然有人发话道:“上面何人在此徘徊,可知葛仙子这冷云谷中,向不接待外客么?”那语音听不出是男是女,但入耳清圆,端的好听已极。
少年肃容恭身,向壑下答道:“弟子葛龙骧,奉家师衡山涵青阁主人之命,远来投书,并拜谒冷云仙子葛老前辈,可否有劳转禀,赐予接见!”话完未听对方回答,却从沉沉雾影之中,隐隐冲霄飞起一点银星,霎时已出谷外,竟是一只绝大纯白鹦鹉。
那鹦鹉朱喙金瞳,一身雪羽霜毛,毫无杂色,隐泛银光。落在壑畔一株古木的低枝之上,竟有苍鹰大小,向少年偏头叫道:“双剑峰冷云谷,幽绝尘俗,葛仙子廿载清修,也从不容人惊扰。但我随葛仙子多年,知道衡山涵青阁主不是外人。你既奉命投书,我先与你代传,看看葛仙子可肯延见。”
少年见白鹦鹉这般神异,侃侃人言,不但毫无鸟语含混之处,吐属竟颇通雅,分明是谷中主人所豢慧鸟灵禽无疑。遂自怀中取出一封柬帖,向白鹦鹉笑道:“冷云仙子乃师门尊长,不奉传呼,怎敢妄自擅闯?家师致葛仙子的书函在此,有劳仙禽代为转呈,葛龙骧就在谷中恭候复示。”
白鹦鹉叫道:“你这人文质彬彬,看来倒不错,我替你说上几句好话便了。”飞将过来,在少年手上衔过柬贴,冲天便起;两翼猛一收束,宛如泻电飞星,投向雾影之下。
少年暗想,武林人称:“诸葛、阴魔、医丐酒、双凶、四恶、黑天狐”,为正邪两派中十三位出类拔萃奇人。恩师涵青阁主诸一涵,名冠十三奇,学究天人,胸罗万象。但言语之中,提到这位冷云仙子葛青霜时,辄有敬畏之意。自己总疑恩师谦退;此刻冷云一壑,盖代奇人就在目下,少时若有机缘拜谒,倒真要留神仔细瞻仰。
方想至此处,云雾之中,陡然蹿出一条灰影,扑向少年。那少年骤出不意,大吃一惊,身形微退,双掌护胸,定眼一看,那条灰影是一只长臂苍猿,两眼精光电射,人立壑口,向自己把前爪微招,回身便往来路纵落。少年知是主人遣来接引,方待跟踪纵落,但目注壑下,不觉一怔。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诸葛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