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魄珠魂(121)

2025-10-09 评论


    卫童道:“他们两人现藏在洞庭分堂内,韩仲屏欲伤势尽愈七日很难平复,最好叫他永远带伤心存畏忌,我等也可便於行事,不过,苹姑娘须七日之期何故?”

    苹儿娇笑道:“卫前辈,婢子也不知情,请问唐嬷嬷去!”

    卫童道:“唐嬷嬷现在何处?”

    “现在后庵香积厨下。”

    卫童略一沉吟,道:“老朽去找他。”言起抱拳笑道:“暂且失陪!”快步走向庵后香积厨。

    只见唐嬷嬷跌坐在蒲团上,瞑目调息,似闻得脚步声,倏睁双眼,精芒电射,喝道:“来的何人?”

    “老朽卫童。”

    唐嬷嬷慌忙一跃而起,口称:“前辈。”

    卫童呵呵大笑道:“你我年岁不差上下,为何叫卫某为前辈!”

    唐嬷嬷神色恭敬道:“老婆子与叶公子乃忘年之交,又是救命恩人,称呼一声前辈不算辱没了老婆子。”

    卫童大笑道:“既然如此认真,卫某就托大了。”即请问延误韩仲屏于冰七日之内不能前来宁静庵何故!

    唐嬷嬷沉吟久之,才道:“前辈不可说出!”

    “卫某应允。”

    唐嬷嬷道:“老婆子欲叶公子成为宇内第一高手,指点他一条明路,但端凭有缘与否,七日之期大概够了。”继低声细说情由。

    巧手翻天卫童目露惊容之色道:“竟有此事么?那就要端凭叶贤侄的造化了,破晓时分,我等立即起程。”抱拳一拱,转身步出香积厨。

    □□□

    安徽青阳县九华山,乃地藏王菩萨道场,原名“九子”山,因山发脉,散为九峰,形如莲华,唐代诗人李白在此读经悟道,自号青莲居土,故改九子为九华。

    唐开元末新罗国王子金乔觉渡海栖止此山,苦修七十年肉身成道,现九华尚有地藏肉身殿,每年来朝地藏王的善男信女数达百万,香火鼎盛,九华佛寺僧院甚多,山势挺拔,水流云飞,重锦叠翠,如诗如书。那日,叶一苇一袭青衫,手握摺扇神采逸飞,飘然在登山山道上。

    狄云凤诸女及卫童等人均已巧扮掩饰本来面目装成朝佛香客先后登山。

    叶一苇由北城寺东行,过旃擅林,天池庵,石级行回,险道峨嵯,费历跋涉登上了东崖。

    崖下壁立千仞,幽邃晦暗,深不见底,俗称舍身崖,相传王守仁在此崖独身静坐,静养心田,悟出知难行易,天人合一学说。

    叶一苇到达东崖,只觉天风狂劲,穿峡云飞,探视崖下,不禁心笙猛摇,暗道:“唐嬷嬷告诉自己崖下潜隐一位奇人,可助自己消除体内郁伤,仅此而已!但任谁身负旷绝功力,也无法飞落这深不可测的崖底去!”

    正迟疑不能之际,叶一苇突见唐嬷嬷、铁笔震九洲田非吾、川东二矮及葛林郝元霸等人扮作村农,各挑一担篾萝疾奔而来。

    唐嬷嬷放下萝担走在叶一苇之前,伸手入怀取出一叠纸页,道:“老婆子口语不清,恐临时有什么遗漏未曾嘱咐易出差错,此行只准成功不能失败,所以老婆子昨晚一夜未睡,写下了这些,请熟读紧记!”递向叶一苇手中,催促阅读。

    这时田非吾等人取出萝筐内之物,原来每只筐内有两束粗如儿臂麻绳,每束长达二十余丈。

    葛林郝元霸则用铁扣套环扣入崖侧一株合抱古干上,并圈牢结扎,每根麻绳结牢缓缓垂向崖下。

    原来他们想用绳索把叶一苇悬落崖底。

    那唐嬷嬷的一叠纸页委实使叶一苇惊心骇魄,倘与他早说明白了,可能叶一苇说什么也不会轻身涉险。

    但,箭到弦上,不能不发。

    巧手翻天卫童走了过来,道:“贤侄,你都记下来了么?”

    他们彼此之间虽有师徒名分,但为避人耳目却以叔侄称呼,叶一苇道:“小侄都紧记在胸。”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武陵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