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骨风豪(302)

2025-10-09 评论


    岳洋道:“可惜在下无可助力。”

    菊君茹固执地哼一声,道:“只有你能帮上忙。”说时从怀中取出一册残破“九天魔经”,接道:“听我爹说,你才艺绝世,悟性极高,所以我将这册秘笈请你过目,晚来你再传我好啦。”说时往岳洋怀中一塞,又道:“你如使坏,别怨我作下不端之事,掀起腥风血浪。”

    话未落,人已闪电而去,转瞬身影顿杳。

    岳弹不禁愣往,拿着那本残缺不全的“九天魔经”束手无策……

    他深知少女的心思,喜怒莫测,易走极端,恩师与罗焕兰师母之事可作鉴证。想至此处,心上泛起一股寒意,不仅暗叹一口气,只得寻一偏僻之处,翻阅起那篇“勾魂摄魄”魔法。

    日上中天,螺旋谷里岳洋突然失踪,不禁大为慌乱,议论纷纷四出寻觅。只有菊君茹心中知情,却闭口不说。

    直至傍晚时分,岳洋飘然而归,贺束兰问他何去,岳洋微笑道:“小弟觅一偏僻处在静心思考,此后应作如何对策,深感独木难支倾覆之厦,小弟意欲将本身所学及菊老前辈之伽叶剑谱传授兰姐等,方可应付日后危难。”

    贺束兰将信将疑道:“你说的是真话吗?”

    岳洋指月为誓,才使贺束兰不疑。

    于是,他在螺旋谷逗留三日,向贺束兰等传授了弥勒神功武学等诸般奇功。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距长安以东十里之渡桥静静路于灞水之上。

    这日傍晚,余晖已尽,天边尚留一片灰红,暮霭沉重,瞑色渐合,桥上行人车马稀疏。

    忽闻一阵“得得”蹄声由疾而缓,只见灞桥之上并行二骑,一白一黑,缓缓行来。

    黑马背上坐着一个肩带双剑少年,剑眉虎目,炯炯有神;另一匹上也乘坐一个文生装束,潇洒俊逸的少年。

    只见文生少年面向背剑少年望了一眼,微笑道:“赵兄,你可知这灞桥又有别名么?”

    背剑少年道:“在下一介武夫,岂知有什么别名。”

    文生微笑道:“谚云:读十年书,不如行万里路。看来未必是真。灞桥自汉唐以来,京中送客多至此作‘东向之饯’,折柳话别,黯然销魂,故又名‘销魂桥’。”

    这两人正是赵林、岳洋。

    赵林笑道:“兄台学富五车,腹笥渊博,在下自愧不不如。”

    岳洋笑了笑,勒马游目四骋,口中低声吟道:

    “渭城如雨邑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赵林笑道:“兄台提起‘杯酒’二字,在下不禁馋涎欲滴,天色已晚,你我即去酒店共谋一醉如何?”

    岳洋连声道好,策马驱行,“得得”蹄声又起。

    两人并骑行至灞桥中段,忽见一位全身黑色长衫老者负手凭栏,目光凝视汩汩东流河水。

    这老者待两骑擦身而过,突转面回望岳洋与他目光一接,只觉此人目光若寒电利芒,面相似曾相识,不禁一怔。

    岳洋脑中急速思索此人来历,默读想起此人正是衡山普光寺两次进出自己手心的青衣使鞭老叟,暗道:“峨嵋、大凉两处均未发现此人,究竟他是奉何人差遣?为何立在灞桥之上凝神?哼,必有所为。”于是,决心查出老者来历,并低声与赵林说出。

    马行本快,两人已至桥头,赵林回头后望,发现那青衣老者已快步走来。

    老叟已掠过两骑,有意无意望了他两人一眼,快步疾行而去。

    此时,两个持刀大汉飞奔而来,迎着老者高声道:“果然巩大侠在此等候,何老师已遭了毒手,命危旦夕。”

    老者一惊,道:“他遭了何人毒手,现在何处?”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武陵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