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地,一声娇叱传来,两个白影从空而降下,现出两个白衣娇丽的少女。
岳洋听声,急翻身子,飘出四五支外,见其中一少女正是贺束兰的侍女梅儿。
梅儿先不与诸人打话,只睁着一双秋水无尘的杏眼凝视着岳洋.好似在寻求什么答案似的。
岳洋的人皮面具井未褪下,一张死人面庞显得阴沉严肃,虽然不为梅地认出,但岳洋仍心虚胆怵,手心发热。
梅儿只觉岳洋热眼得很,但被那人皮面具所惑,苦苦思索,想他不出,凝视了岳洋~阵,转面回顾十数人道;“你等为何在此与人群斗,是谁惹事在先,这人来历是谁?实话实说,你想谎言欺骗于我,我为人行事你们都知,答话如有一字虚假,莫怪我惩处狠毒。”
那十几人都胀红着脸,噤若寒蝉,一声不响地呆着。
岳洋见状,暗道:“看他们畏惧之状,梅儿必握有生杀予夺的莫大权柄!”欲待自认是岳洋,询问梅儿河故远来天南,嘴唇—动,忽又忍住,恐梅儿纠缠不舍,逼他返回贺束兰所居之处。
此刻,梅儿脸上象罩了一层寒霜,道:“虽然你们无事生非,我途中不愿惩治,回去禀明姑娘,有你们罪受。”转着眼珠看岳洋。两伤者这时两肩头血浇浸渍,柳眉一皱,问道:“你们受何物所伤?”
两人无地自容,还未答话,另一紫脸膛中年大汉道:“启禀姑娘,是那厮乌骨折扇所伤,目前不论谁是谁非,那厮来历可疑,否则我等也不致于与他生事?”
梅儿一听乌骨折扇,杏目中两道神上突谒岳洋,才道了一声:“岳……”岳洋已穿空斜飞而过,落向道右丘陵上,疾奔而去。
梅儿忙喝命十数人登骑离去,即与另一少女追岳洋而去。
岳洋仗着林深树密,隐藏在一隐蔽之处,向外窥视,只见梅儿与另一少女先后赶到,巡视一阵,不见岳洋影踪,气得一跺莲脚,道:“他竟然误会如此之深,避而不见!”
“梅姐姐,他是谁?你似乎与他相识?”另一少女惊诧道。
梅儿慢叹一声道;“不止相识,还朝夕相共多时,贺姑娘为他离去,性情大变,动辄杀人,不料相差仅三日,就从此形同陌路。”
另一少女一听大感困惑,她分明不知贺束兰、岳洋暗恋之事,不信道:“这人如此奇丑,怎获姑娘垂青?”
梅儿摇头道:“你不知,我差点也被他蒙住。他是易了容才变得如此奇丑,他原气度轩昂,人品奇佳,如非被乌骨折扇点破,我也难以猜破真相!”
另一少女冷笑道:“如此负心,还说什么人品奇佳,将来遇上干脆把他杀掉,薄心男子小妹素来厌恶已极。”
梅儿道:这不怪他,只以姑娘与我被事缠住,无法脱身,何况他又急于探寻仇人,自然不等,即先行离去。”
说着一顿,略略望了四下一眼,又道:“我等还有急事在先,无法寻觅于他,只有回禀姑娘让她作一决定。”说着,翩翩若惊鸿疾驰而去。
片刻,岳洋走来,怅们之念油然而生,那风华绝俗,清丽绝代的贺柬兰,倩影美貌,一直环绕脑中,怎奈还有更紧要之事不容他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岳洋自离开玉钟山后,尽量不思念贺束兰,岂料见到梅儿后,又不禁勾起往事,只觉思难酬,情难还,不由长叹一声,快步走去。
镇海楼位居省城之北的越秀山上,金壁辉煌,楼高五层,占地甚广,初为明洪武十三年永嘉侯朱亮祖所建,为岭南的胜景。每当春秋佳日,游人登临,凭栏眺望,全城一览无遗。入夜,俯瞰珠江两岸,灯火辉煌,倒映成趣。
岭南风俗多喜欢饮茶,不论士农工商,贩夫走卒,应酬交易,懒散养成了都喜上茶楼泡上半天一日,所以,岭南茶楼林立,镇海楼为游览胜地,更不例外。
我国流传的谚语云:“生在苏州,穿在杭州,死在柳州,食在广州。”故广州人对吃素有嗜好,制之精为天下之冠,点心一道尤为著名,茶楼不过是一概称,楼内山珍海味,大小吃食,一应俱全。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武陵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