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玉龙大惊道:“老妖若是去闹少林寺,如何是好?”
上清道长眉头紧皱,喟叹道:“当然是去少林寺呀,可是,远水难救近火,上清又有什么办法?上清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不等终席,便告了辞,上清的意思,想先回武当布置一下,然后再赶往少林,见机而作,能尽多少力量算多少,不想武当本身却先出了意外,唉,天地帮存在一天,真是难令我辈安枕!”
司马玉龙想起去嵩山少林寺联络的正是闻人凤,更是愁上加愁,一刻也坐不住了。
当下,他站起身来,向上清道人分别一躬,毅然道:“玉龙很想这就赶往少林去!”
司马玉龙于黄昏时分下了武当。
他将诸葛天介绍给上清道长,经上清道长收为武当末代俗家弟子。然后,他向诸葛天要来那匹劣马代步,一路上,马鞭频挥,四蹄翻飞,奔驰了一个通宵,天明时,抵达汉水边的囗城。
经过一夜狂奔,司马玉龙倒不感觉怎样,第一个支撑不住的却是那匹瘦马,他叹了一口气,拍拍马头将马卖了。由囗城渡汉水从老河口登岸,进入豫境。打光化出发,沿浙川江西崖直奔熊耳山脉。由熊耳山脉再入嵩山山脉,经过十数天不眠不休的急赶,三月下旬的某一天,司马玉龙已到了离少林寺不满百里的汝阳。
因为起程匆促,一方面也为了行路方便,司马玉龙仍是上武当的那副模样:蓬头乱发,歪眉斜眼,满身油污,肤色漆黑,一个奇丑的驼背小叫化。
司马玉龙实在太辛苦了,他不得不在汝阳歇宿一宵,想借一夜的时光养息调元,万一遭遇什么意外,也好有充分的精力应付。但他自服了雪山冰芝,又经五行怪叟转注了一身绝世功力,他的根底实已扎得纯厚惊人。
他先后跟三色老妖和苗疆桃面女侠的两度换掌,居然能够有惊无险,就是换上当今六大名派掌门人中的任何一位,也恐怕难有如此优异的表现呢!所以,他在汝阳城北一所破旧的旧庙中,仅仅行功二个更次,便已神元相会,灵光莹彻,通体舒畅而无半丝疲惫之感。
司马玉龙走出那间破庙,抬头望望皎洁的月色,心想:如此大好月夜,我何不继续赶路?
他知道少林在嵩山少室北麓,少室在登封县北,登封县又在汝阳之东北,所以,他一出汝阳城,认定方向,便向东北区奔驰起来,走了一个多更次,司马玉龙忽然发现自己正置身在一座峡谷之中。
他仰脸向上,夜半月圆,环目四顾,周围全是一片峭壁,好似走进了一只开了顶的葫芦。
司马玉龙知道自己迷了路,虽然不怕,却很焦躁,这真是欲速不达,假如在这片穷谷中折腾到天亮,岂不冤枉?
他开始沿着四壁找寻来时之路,可是走来走去,仍在方圆半里之内,除了发现无数的怪石奇树之外,他并没有找到出谷之口,于是,他在一块青石上坐了下来,他需要定定神,他知道,他既能进来,就应该能够出去,他之所以不能辨清方向,一定是他气浮心烦的缘故!
就在这个时候,司马玉龙突然听到一声悠长的叹息。
在这种情形之下,若是换了别人,一定会霍然惊跳而起,忙着去搜求叹息的来源,可是,司马玉龙恰恰相反,他的一颗心却越发镇定下来,神清慧定,数十丈方圆之内,能察飞花,能辨落絮!他以为,那声叹息绝非对他司马玉龙而发,因为那声叹息听来实在太平静了。
他判断发出叹息之人一定盘坐在附近,而且已经坐了很久,那声叹息,并无悲观消极的意味,仿佛只是代表了它的主人对某一个难题无法解答的自怨自艾。
所以他想,如果他的判断没有错误,而那人的难题仍未找出答案的话,那种叹息将会有第二声,第三声,继续发出来……果然,司马玉龙一念未毕,又是一声更为悠长的叹息,传人了他的耳鼓。
从这第二声叹息里,耳聪目明远异常人的司马玉龙,完全听出了声浪来自何方!
他自青石上,缓缓起身,转向正北,双臂微拂,人已纵起四丈来高,半空中一个前俯之势,身形便似箭一般地,悄没声息地向北方谷壁上一株古松上落身而去,身躯落上古松,司马玉龙看到一幅虽然令他惊奇,却也有一半在他的意料之中的画面。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慕容美